第51章 No?51

第51章 No?51(1/3)

《巴黎和约》:又称为《美英凡尔赛和约》。它是美国和英国为结束美国独立战争而缔结的和平条约。和约规定:确认美国疆界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密西西比河,北接加拿大五大湖区,南至佛罗里达北界;两国人民从此永久和平,停止在海上、陆上的一切敌对行动并互释战俘;英从美境内所有港口、地区、港湾撤出全部军队和舰只等。

攻占巴士底狱

在18世纪末期,法国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农业占主导地位,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已有较大发展,许多领域都在欧洲大陆各国中处于领先水平。然而腐朽的封建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8世纪末,法国的统治阶级已经非常腐朽,国王及王室成员穷奢极欲。国内政治腐败不堪,对外战争也屡遭失败。在与英国抢夺殖民地的战争中,法国丢失了大片海外殖民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政府财政陷入崩溃。后又因参与北美独立战争,军费剧增,财政危机进一步加剧。从1787年到1788年的十年间,法国国内发生经济危机,生产萎缩,粮价上涨,社会更加动**不安。这一切都表明,法国的旧制度已经陷入绝境,革命的爆发已不可避免。

迫于财政压力,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决定召开中断了175年的“三级会议”。目的是通过这个会议讨论征税的问题。

当时,封建制的法国把国民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是平民。

会议开始了,资产阶级代表要求政治改革,还要求改变陈旧的开放方法和表决方法,并宣布三级会议改为制宪会议。

路易十六本是一个昏庸顽固而又犹豫不决的人,整日沉湎于吃喝玩乐,尤其喜爱打猎和摆弄钟表,对政事一点儿也不感兴趣,甚至在国务会上打瞌睡。现在,他不得不召开三级会议,却没有达到目的。于是,路易十六压制革新的要求,暗地里调集军队,镇压集会群众。人民被激怒了,开始起义,攻向巴黎市区东部的巴士底狱。

巴士底狱是根据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命令在1382年建造的。它是一座按照12世纪著名军事城堡的式样、由8个高大的塔楼组成深沟高垒的军事要塞。围墙高达100英尺,而且很厚,墙外围有25米宽的深水壕沟。由于地势险要,除非经过吊桥,否则简直无法攀登。在这里还驻有强大的守卫部队,配备着大量军火和弹药。

巴士底狱就像一只凶狠的巨兽,伏在地上,居高临下,俯视着巴黎。这座城堡原本是防御英国进攻的,因此才建立在城前,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巴黎市区的不断扩大,便被抛在巴黎东部,失去了原来的军事意义。

16世纪以来,巴士底城堡逐渐变成一座庞大的监狱,成为禁锢政治犯的重要堡垒。到了1

8世纪,一些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著名人物,以及那些倡导自由、平等的民主主义者,都被关进了巴士底狱,遭受残酷的迫害。巴士底狱成了镇压革命的工具,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多少年来,人民一直仇视它,痛恨这座封建魔窟。

1789年7月12日,巴黎起义的人民同军警发生冲突。13日清晨,巴黎上空警钟长鸣,人民手持斧头、短刀涌上街头,冲入军火库和残废军人院,夺取了几万支枪和大量火药,再加上他们连夜赶制的5万多支枪,基本上已经把自己武装了起来。

武装的人群,攻占了一个个阵地。到了14日清晨,人民已经控制了主要街区,几乎夺取了整个巴黎。到了这天午后,在国王军队手里的,只剩下巴士底狱这座封建的堡垒了。

下午4时,起义群众向巴士底狱发起猛攻,一部分倾向革命的近卫军,带着他们的大炮前来助战。巴士底狱顿时烧成了一片火海。守卫巴士底狱的司令官命令守军还击,他们从屋顶上、窗户里向群众开火,塔楼上的大炮也跟着轰鸣起来,开始向起义者进行轰击。

起义群众十分英勇,当冲在前面的起义者被火力压住、无法接近巴士底狱时,大家就从周围的街垒还击。他们没有炮,就搜罗一些几百年前铸造的旧炮来参加战斗。但是,巴士底狱的围墙实在太厚了,起义者虽然献出了生命,倾泻了大批弹药,但仍无法攻破。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战斗毫无进展。

正当起义者陷入困境时,一门巨炮运到了,有经验的炮手也来了,炮火向监狱猛烈轰击,打得守军抬不起头,一颗炮弹炸在吊桥的铁索上,吊桥猛然下落,起义者冒着守军的枪弹,冲进了巴士底狱。守军举起了白旗,巴黎革命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此时,各地人民纷纷效仿巴黎,夺取了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在农村,人民攻打地主庄园,焚烧地契。

7月14日夜里,巴黎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人们张灯结彩,欢庆胜利。后来,这一天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

人民起义获得了胜利。那么,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请看下篇——国王登上断头台。

国王登上断头台

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后,制宪会议实践自己的承诺,在1789年8月26日发表了《人权宣言》,提出“自由、平等、博爱”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口号,并准备废除封建等级制。法国乃至欧洲各国的君主听说了这件事后,非常恐慌,于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便和普鲁士国以及奥地利国的封建势力勾结起来,企图进行武装干涉。

1791年6月20日夜晚,路易十六与王后做好了逃出法国、借助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武装来镇压革命的准备。但他们到达边境时,被边境的

官员发现,路易十六和王后束手就擒。

怒不可遏的群众把路易十六和王后押回巴黎,路易十六外逃的阴谋就这样失败了。

奥地利皇帝和普鲁士国王很着急,连忙发表了一个联合声明,号召欧洲各国君主联合起来,用武力干涉法国革命。

此时,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演了一出双簧。路易十六在公开场合声称,要保卫法国革命,对奥、普宣战。而王后则写了一封密信给她的哥哥奥利地皇帝,密告法军的作战计划。

1792年4月,战争爆发。因为奥普联军了解了法军的部署,所以连战连捷,很快就打到了巴黎附近。

此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处在最危急的关头,全国各地纷纷组织起义军,奔赴巴黎前线抗敌。

9月20日,法国起义军与普军在瓦尔密展开决战,起义军大获全胜。这场胜利成为法军由守转攻的转折点。

次日,法国起义军召开国民公会,决定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1792年9月22日,国民公会宣布法兰西共和国正式成立。1795年,《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

之后,国民公会成为全国最高领导机关。会场上,执政党坐在右边,因为他们大多是吉伦特省来的资产阶级代表,人们称他们为吉伦特派;在野党坐在左边,因为他们经常在圣雅各教堂开会,人们称他们为雅各宾派。

两派的政治态度不一样。吉伦特派的权力是当初国王赋予的,政治态度趋于保守;雅各宾派则是在革命中形成的,政治态度激进。

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在如何处置路易十六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吉伦特派认为,国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国民公会无权审判国王。雅各宾派则坚决要求严惩路易十六。

两派僵持不下,人们便对王室的经费和文件进行了清查。在王室中发现了一叠书信,打开一看,全是路易十六写给逃亡外国的法国贵族的信。信里清楚地表明,这些逃亡贵族勾结普、奥两国的军队来进攻法国。而路易十六则明确表示希望能重新掌权。

这样一来,路易十六叛国和镇压革命的行径暴露无遗了。

1793年1月15日晚上,在法国议会厅,国王路易十六被定以“阴谋反对公众自由和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之后,他被推上了断头台。

路易十六被处死后,法国因为反法同盟大军压境,保王党暴乱,物价飞涨,粮食短缺而举步维艰。巴黎人民力挽狂澜,于1793年5月发动了第三次起义,把雅各宾派推上了统治地位。雅各宾派在首领罗伯斯庇尔的带领下,采取了一系列革命的措施,法国大革命因雅各宾派的专政而达到了**。但是,雅各宾派也留下了分裂的后患。接下来,法国国内的斗争越发激烈。

(本章完)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