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
杨春平
作者简介
杨春平,男,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先后担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重点科研项目《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培训教材》执行主编。有关循环经济文章被《求是》《宏观经济研究》《宏观经济管理》《中国政协报》等报刊刊载,并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党校、全国市长协会等20多家单位组织的有关循环经济的会议上发表演讲,反响热烈。
核心观点
◆ 绿色发展涵盖了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基本内涵,可以看作是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简单形象的代名词。
◆ 循环发展是以奉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特征的发展方式,通过在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和环节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重点是解决资源永续利用和资源消耗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就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是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大战略的落实和部署,是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纲领性文件,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意见》明确指出,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绿色、循环、低碳: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
从人类发展大的历史背景看,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工业文明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损害和污染。也就是说,今天的生态环境问题说到底是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过程。生态文明就是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并进行扬弃的结果,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文明状态。
绿色发展一般有两层含
义。狭义上,绿色发展是以奉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特征的发展方式,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模式,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重点是解决发展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坏等问题。广义上,绿色发展涵盖了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基本内涵,可以看作是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简单形象的代名词,特别是在有些语境下单独使用绿色时,更应从广义上理解。
循环发展是以奉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特征的发展方式,通过在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和环节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重点是解决资源永续利用和资源消耗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低碳发展就是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发展方式,主要是通过节约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增加森林碳汇等措施,降低能耗强度和碳强度,重点是解决能源可持续和能源消费引起的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内涵虽各有侧重,内容也有交叉,但本质相同。三者具有相同的资源观、发展观、生产观、消费观,都强调人类在追求物质财富、社会福祉、社会公平的同时,要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资源可更替再生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都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统一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体系
《意见》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把绿色化与四化并列,改“新四化”战略为“新五化”战略。“新五化”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要实现绿色化。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就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保障,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意见》在第三四两个部分分别以“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
环高效使用,推动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为主题,提出推动科技创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六大任务,这六大任务抓住了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体系的关键。
构建绿色工业体系,就要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纵向延伸、横向耦合、末端再生”的绿色生产方式。在资源开采环节,实施绿色开采,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推动共伴生、低品位和尾矿的综合利用。在生产环节,开展生态设计,推行清洁生产,强化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集约用地水平,推广应用节材技术。在重点行业推广循环经济模式,积极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在末端环节,在尽量减少废物排放的基础上,对排放的废物进行环保处置,做到达标排放。在一些重点行业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产品包装物和消费后废弃的产品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
构建绿色农业体系,就要大力推动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产业链接循环化,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节约集约型农业,推广使用节能型农业机械,普及管道输水、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农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大力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秸秆、废旧农膜、畜禽粪污、林业“三剩物”等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工程。鼓励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农工社产业复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构建绿色服务业体系,就要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健康、养老等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推进零售批发、物流、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服务主体生态化、服务过程清洁化、消费模式绿色化。开展零售业等流通领域节能减排行动。优化运输结构,发展多式联运,推进甩挂运输和船型标准化。推进餐饮住宿业绿色发展,实施绿色设计、绿色采购、节能降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引领绿色消费。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按照《意见》的部署和要求,深化改革,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和法治体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迎接生态文明新时代。
(本章完)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