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天北、天南省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天北、天南省

哈萨克、乌兹别克以及萨非王国三国之间的战争就像三国争霸一样,为了获得整个中亚的控制权三个国家上演了一番血腥的厮杀。这一场的战争没有最后的胜利者,哈萨克虽然得到了靠近国土的一小片土地,但是和他的产生损失相比就大为不值了,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为了寸片国土而不惜牺牲数十万的将士的思想。在现在,特别是在中亚地区人口和军队才是最重要的。土地相反的并没有那么重要。这里不是中原,这里大都是一片荒漠,就算得到了也没有太大的用处。所以虽然得到了一片新的国土,但是在哈萨克人看来自己的超过十万人的损失还是不值的、

对于萨非王国的伊斯迈尔来说,这一场战争也是不值得的。自己出动了三十万的军队,但是最后却不但什么也没有得到而且在乌兹别克境内的数次大败还让自己损失了超过一半的军队,自己指挥作战这么多年来还从来没有遭受过这么大的损失。回国之后对伊斯迈尔不满的人纷纷跳了出来,在各种场合不断的抹黑伊斯迈尔,而且以前一些被伊斯迈尔大败的国家也开始蠢蠢欲动了,其中就包括奥斯曼土耳其。对于伊斯迈尔曾经从自己手中夺得了大片土地并且还极端仇视自己的萨非王国奥斯曼土耳其从来都是耿耿于怀。所以在听说了伊斯迈尔在乌兹别克大败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开始不断的增加和萨非王国接壤地带的大军数量。

正是因为伊斯迈尔需要不断应对国内和其他地方反对自己的势力,所以伊斯迈尔虽然对这一次失败耿耿于怀想要再次入侵乌兹别克但是却不得不一再搁置这个决定。

乌兹别克无疑是这一次损失最大的一方,不但在北方有一部分的国土被哈萨克彻底的占领了,而且由于战争的关系就是乌喇秋别的大部分的确也不得不让给了大明。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连番的大战对乌兹别克产生了极大的重创。不但现在乌兹别克经济一塌糊涂,就是人口乌兹别克也是急剧减少。从站前的九十万左右的人口减少到了现在六十万作用,将近减少了三分之一。而这其中大部分损失的还都是在战场之上战死的青壮年,可以说战后的乌兹别克到处可见的都是那些老弱病残。没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乌兹别克根本就恢复不过来。最起码得等到二十年左右经过一代人以上的努力乌兹别克才有可能恢复到站前的水平,当然这其中还不可出现意外,比如统治者的残暴或者其他国家的再次大规模入侵。

如果硬要说此次战争的最大受益者的话,恐怕只能是大明了。首先大明获得了乌喇秋别和火占城以东和以南的所有的土地。这一部分的土地可不是像中亚的其他地方那样都是荒漠,这一部分可都是处在河中地区的。事实上整个河中地区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就连费尔于纳盆地严格来说也是属于河中的。要不然南疆的大部分城市也不会都是处在费尔于纳盆地附近了。﹋﹋

新得到的这一片土地恰好可以和费尔于纳盆地连接起来。到时候只要挖几条小运河将河中下游的几条河流连接起来,整个费尔于纳盆地和新得到的那片土地便会变得更加的肥沃,虽然顶不上天府之国的样子,但是到时候也不会比关中差多少。可以说到时候只要可以把这里利用好了大明便可以在这里建造一片密集的居住区了。

除了这一点好处之外,大明最大的好处便是基本上已经控制住了乌兹别克汗国了。三国之见的争霸乌兹别克使用的是大明供给的武器,吃的是大明提供的粮草,可以说现在的乌兹别克基本上已经没有土地可以耕种了。连绵的战争不但让劳动力大量减少就是之前好好地土地现在都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河中的土地向来比较脆弱,非常容易因为大规模的破坏而退化成荒漠或者牧地。就像好几年前那样,当时乌兹别克在夺取河中之后接手的也是一个几乎荒废里的河中。也就是经过昔班尼的精心治理才恢复了以前的样子,现在经过大战之后乌兹别克还能够控制的地区内土地基本上都被破坏殆尽了。想要恢复没有五六年不可能。所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乌兹别克都要靠着大明的救济过日子了。

通过武器可粮食大明的势力已经深入到了乌兹别克的大部分地区了。在战后乌兹别克不但需要每年无偿送给大明大量的战马以作为大明对他在战中以及战后的各种支持的回报,而且战后乌兹别克的大规模的行动也都得经过大明的准许。甚至在乌兹别克的汗庭里面都出现了不少的汉人面孔的官员。这些都是在战争之中当时时任安山总督的李端澄通过不断的胁迫的手段强迫乌兹别克接受过去的。这些人都被安排在了乌兹别克的朝堂之上。而乌兹别克各个城内也都建立起来了大明的商铺,通过这些商铺里面的探子不但乌兹别克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会被反馈回大明,而且乌兹别克国内很多的将领们也都被大明私下收买了。

总之战后的乌兹别克基本上都沦为了大明的附庸了。如果大明没有继续西进的意图的话或许乌兹别克还能够好好的生存下去,但是如果大明一旦有了吞并这里的打算了乌兹别克到时候根本就反抗不起来。

当然这些都是两年后发生的事情,现在还是说一下袁启文和李端澄带着大军撤回南疆之后的事情吧。

随着两人的回撤,兵力空缺很长时间的亦力把里以及南疆再一次被无数的士兵占满。现在的两地人口可谓是到了前所未有的少的时期。经过袁启文长时间的抓捕现在的两地经过袁启文统计大约只剩下了差不多四十万作用的人口。而且这些人为了防止被抓还大都是生活在乡下。在城里面的人除了一些有点势力当地人之外其他的差不多都要么是被抓了要么是逃到乡下去了。

现在的两地的城内居住的差不多都是大明的将士。所以随着袁启文把大军调往乌兹别克之后成个亦力把里和南疆的城市全都空了出来。不过现在随着袁启文他们再次回归,空缺了一段时间的各个城市再次住满了人口。

经过这么长时间,现在两地的基本上都已经在大明的控制之下了。而这里的虽然还有一部分人还在时不时的反抗一下,不过由于人数太少了所以他们一直都翻不起太大的风浪。显然为了对付这么一点的人把十几万的大军留在这里有一点多余了。所以在回来之后没有多长时间袁启文便开始准备撤军的事情了。

在两人在乌兹别克的时候,朝廷关于亦力把里和南疆最后的处置决定的旨意就已经下达到了南疆了。按照朝廷的决议此后亦力把里和南疆都将直接归大明统治,为了方便管理朝廷决定将亦力把里和南疆分为两部分,依照天山为界,在天山以南的土地划归为天南省,也就是天南布政使司;而天山以北的土地则将被划归为天北省,也就是天北布政使司。而吐鲁番在以后也即将消失在大明的版图之上了。现在吐鲁番的势力范围刚好跨越天山南北,所以到时候依照天山为界,吐鲁番也即将被一分为二。

两个布政使司设立之后朝廷将在在天北布政使司和天南布政使司朝廷将分别派驻左布政使和右布政使一人,品阶都为从二品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的人选分别从中原几省抽调。在布政使之下分别设置左参政,人数为七人,品阶为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政 人数为七人,品阶为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左参

无定

从四

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议,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 经历,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经历司 ;都事,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照磨,一人,从八品,承宣布政使司照磨所 ;检校,一人,正九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提控案牍,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司狱,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狱司。库大使,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 。仓大使,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大使,各一人,从九品,承宣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 ;副使 各一人 未入流 承宣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

除此之外在一些重要的地方都将设立知府衙门用于统治地方。设知府一名,品阶为正四品。在知府一下还有知州,品阶为从五品。再往下还有一些便于管理的机构。

而在各个知府以上的府衙全都设置宗教司以及民族司用来处理一些有关宗教以及民族之间的纠纷。在之凡是因为宗教的原因或者民族的原因引起的矛盾纠纷都叫到宗教司以及民族司来处理。

同时按照朝廷诏令倒是从六品以上官员全都由朝廷从京城调任,而从七品既其以下品阶的官员则由当地的左右布政使举荐倒是报于朝廷经过朝廷审核之后便可上任。

除了设立了两个新的布政使司之外,在两地朝廷还设立了两个都指挥使司来管理两地的驻军事宜。不过在两地的都指挥使司之上还有一个安山总督府。而这个第一任的总督便将由李端澄来担任。

虽然大明已经控制住了天南和天北两地,但是这里由于宗教以及民族成分复杂的原因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仍然将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可以预见的在之后的几十年内两地发生的叛乱一定不会少了。毕竟即便是到了现在在新疆都经常有人闹独立,所以说朱厚照可是不敢保证伺候大明能够安安稳稳的控制两地,所以这里设立一个用于管理两地的军务的总督府便很有必要了。

这便是安山总督府设立的最初的原因了。设立一个安山总督府全面总管两地的军务,这样到时候如果真的出现了意外也可以很快的协调两地的兵力来进行平叛。而实际上安山总督在将来需要面对的军事威胁还远远不止这一些。

安山总督府统管天南布政使司以及天北布政使司两个地方的军务,所以他将来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北面的瓦剌以及西面的哈萨克、乌兹别克以及呼罗珊的军事威胁。哈萨克和呼罗珊自然不用说了。呼罗珊现在可是深受萨非王国影响的。至于乌兹别克,虽然现在的乌兹别克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大明了,但是只要他有一定的实力便不得不防。所以安山总督府的设立还有一点便是要在将来应对可能来自这几个地方的威胁。

不过短期内安山总督府面临的外部的威胁不会太多了,毕竟现在的瓦剌还和大明比较友好的。 而哈萨克以及萨非王国也被乌兹别克牵制着呢。所以这个安山总督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还是很轻松的。

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最重要的朝廷设立安山总督府的原因便是为几年后的大明深入中亚做准备了。在以后安山总督府将会设立在费尔于纳盆地的阿克西城,这里背靠天山一线,可以有效的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西面的中亚上面。

而且阿克西距离中亚极近,在这里可以让安山总督府很便利便可以掌握中亚的形式并且也可以轻松的将自身的影响力扩散到中亚地带。

安山总督府第一任的总督最后经过朝廷商议之后便是选定了李端澄,这也是马文升全力推荐的结果。主要便是考虑到李端澄不但经验丰富而且对中亚的形式也较为了解的原因,李端澄被留在了这里,那么袁启文肯定是要调走了。所以在回去之后袁启文才会开始准备撤军的事情。到时候袁启文将会将京军带回京城,而其余的军队除了留在这里的六万大军之外全部将会被带回甘肃镇。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