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捐个功名

什么是功名?“功名”是一种身份、一种地位,它不是什么具体官职,但却是进入仕途、谋取官职的必备条件。在西蜀乃至在整个神洲其他国家,要做官任朝廷之职,必得是考取了进士的举人,而只有秀才才能去考举人。举人和秀才都不是什么官职,无级无品、去权无位,但却是一种身份,一种既区别普通百姓又区别于官员的身份。有了这个身份就可以在大堂之上站立不跪,就可以不用受刑,就可以被称为“老爷”也可以自称为“老爷’,就可以免服徭役和兵役,就可以每月以当地衙门那领取朝廷发的一两银子的俸禄,就可以,好处真的很多。

这就是功名,也只有秀才、举人之类的人才有,而得经过考才能成为秀才和举人,所以得到功名的过程被称之为考取功名。然而在如今的西蜀,要得到功名不是只有考一条途径了,还可以用捐。

朝廷在各地贴出榜文,内容是:吐蕃虽打下了,但由于打完镇西三州又打吐蕃,国库空虚了。而吐蕃水利失修、道路不畅、百姓穷苦,朝廷要在那兴修水利、开路架桥、救济百姓就面临没钱的困境。在这种困难时刻,不论谁向朝廷捐款,只要达到一定的数额,他就能得到朝廷封的从十品到一品的善人名号,具体标准是。这从十品到一品的善人,虽无权无职而且每月一文钱的俸禄也没有,但除此之外享有和举人一样的身份,均是朝廷承认的有功名在身之人,这功名享用终身。

好家伙,这榜文一经贴出就像在热油锅里滴入一滴冷水一样,整个西蜀立马沸腾炸锅。

那些有钱有能力捐款弄个功名的人不论是商人也好、地主也好,均欣喜。尤其是商人更是欣喜若狂,他们没地位没身份但就是有钱。为了弥补自卑心他们往往建豪宅养众多的仆人,在自己宅子里享受人上人的感觉;他们的生活可以说是“鲜花织锦,烈火烹油”极尽奢华极尽张扬,就是为了让所有人知道他们地位虽低但他们过得很好极其的好。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掩饰他们的自卑心,弥补他们受了伤的自尊心,可即使这样他们仍然是连贫农都不如的低贱之人。

然而现在机会来了,居然可以用这种方式得到个功名,从此从低贱之人成为官爷,从最末的“商”挤身入最顶端的“士”,这不等于鲤鱼跳龙门吗!而且这“龙门”并不难跳,最低的十品善人不过五十两银子而已,能出得起这个价的商人在西蜀起码有十万以上。

当然,不是说随便捐个五十两银子得个十品善人的封号就行了,这里面还存在攀比。打个比方,比如你是个商人,有一个辈分比你低、年龄比你小、没你有钱的同行或熟人捐了个比你高的功名,哪怕只高一级可你见了他也得给他行礼问好并口称“大人”或“老爷”,你乐意吗?面子往哪搁,以后又怎么在商界混!捐钱得功名不就为了面子吗,这种丢面子的事又怎么能干,所以商人们不仅踊跃捐款而且是节衣缩食想尽法子筹钱也要捐个更高的功名。用在吃、喝、玩、乐上的钱都花了,用在这关系自己终生荣辱之事上的钱还能舍不得吗?花!

商人们欣喜若狂可读书人却悲愤不已,悲的是用钱就可以得到名誉和身份,看来西蜀是礼崩乐坏、道德沦亡了;愤怒的是这些低贱之人只要花钱居然就可以有功名了,居然就可以和自己一样有功名了,自己可是圣人门徒而且寒窗苦读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考上个功名呀,可他们花钱就可以办到,不公平不甘心呀!

官员们没有闹,因为他们的官职得来比易,可不想给闹丢了,这“捐钱得功名”可是东方天赐的主意呀,这位愣头青一年多以前用十天时间将五品到一品的一百多官员全投进大牢,前车之鉴呀,还是安分守纪的好。

可还没做官没正式走上仕途的读书人不干了,他们开始闹了,他们是为读书人特有的荣誉而“战”,在他们看来功名只应属于读书人。许多读书人在各衙门捐款处聚集,他们不让商人进去,他们痛述这项政令的荒唐与可耻,他们嚎啕大哭、放声痛骂。朝廷这一次看样子也是铁了心了,将一批又一批闹事书生关入大牢,并且革去有功名者的功名,举人、秀才一律贬为童生,五年之内不得参加科考,如若还敢闹事则贬为庶民永不得参加科考。

一时之间眼看抗争无望的书生们纷纷退却然后以更激烈的方式发泄不满与绝望,投湖的、上吊的、的、出家的,每天每个地方都有这样的事发生。

东方刚不是不想管,他听到这些事也很难过,他也是自小就读圣贤书的人,可他其实根本管不了了。一个国家谁有军权谁就有政权,东方天赐军权在手如果非要施行这一政令,他这个老子也无能为力,还不如顺水推舟算了,现在整个西蜀谁也拦东方天赐不住呀。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