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No?66(1/3)
万字纹:“卍”字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唐代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采用汉字,读作“万”。顺时针的
“卐”字,被德国纳粹选用,成了邪恶的标志。
恶魔出山
啤酒馆政变失败,希特勒入狱。在狱中,希特勒不甘寂寞,他整理了自己的思想,定下了《我的奋斗》一书。他在书中大肆宣扬民族优劣论,说日耳曼人是主宰世界的优等民族,应当统治其他“低等”种族,他尤其蔑视和仇恨犹太人。他借反对凡尔赛和约的民族压迫的幌子,极力鼓吹复仇主义和扩张主义,把自己打扮成拯救德国人民的“民族英雄”。他还主张以“领袖原则”取代民主政治等。全书共有700多页,可谓又臭又长。
希特勒虽说被判了5年刑。但只坐了13个月零20天的牢就被释放了。他一出狱,便假惺惺地向巴伐利亚当局保证,从此以后一定“安分守己”,不再乱说乱动。可他心里却在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定要叫你们看看我希特勒的厉害!一年多的铁窗生涯,使希特勒变得更加老练、刁钻了。
希特勒出狱后,戈林、罗姆等一班助手很快又回到他的身边,各奔东西的纳粹党徒们也纷纷汇拢过来,他们对“元首”更加崇拜了。尽管希特勒野心勃勃,但他不敢再轻举妄动。他一面重新整顿纳粹党和冲锋队,一面窥测方向,伺机东山再起。
从1929年开始,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德国受到迅猛而惨重的打击,生产停滞,企业纷纷倒闭,300万工人被抛向街头,工人斗争的烈火燃遍德国。内外交困的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再也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他们深感建立在议会制基础上的“软弱政府”已经毫无作用,必须抛弃它,代之以法西斯独裁统治,以便对内镇压人民革命,对外用大炮坦克去夺取殖民地。在这种形势下,希特勒的纳粹党越来越为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所瞩目。
希特勒也感到大干一场的时机到来了。但这一次他学乖了,他吸取了啤酒馆政变失败的教训,决定不采用冒险暴动形式,而要通过合法的途径来夺取政权。他到处进行宣传,大讲人民的疾苦、民族的仇恨和政府的无能,并向人们许下种种美妙的诺言。希特勒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蒙骗了一大批中小资产阶级、公务员和失业工人。到1930年,纳粹党迅速发展到38万人,冲锋队也发展到10多万人,成了比国防军还要庞大的一支武装力量。在这年9月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获得的议席由12席猛增到107席,一跃而为全国第二大党。在新国会的开幕式上,以戈林为首的纳粹党议员一律身穿褐色制服,排成队列,趾高气扬地进入会场。
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看到希特勒竟有这般能耐,都把宝押在他的身上。每出售100吨煤,就抽出5马克给纳粹党,一年竟达600万马克。其他的垄断资本家也纷纷解囊,为纳粹党提供经费。
希特勒对主子的意图心领神会,他在1931年同垄断资本巨头和军队头目多次密谈,筹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中,纳粹党在全国各地散发了数以千万计的各种宣传品,大小头目和冲锋队全部出动。希特勒抖擞精神四处发表演说,甚至坐飞机一天到十多个地方进行“飞行演说”。靠着垄断资本家给的大笔经费和采用欺骗、威胁的手法,纳粹党获得1370万张选票和230席议席,成为全国第一大党。劳苦功高的戈林当选国会议长。垄断资产阶级感到把希特勒推上台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们联名上书兴登堡总统,要求让希特勒组阁。
1933年新年伊始,柏林寒流滚滚,阴森凄冷。形形色色的政变谣言四处流传。1月4日,希特勒同前总理巴本进行密谈,商定推翻执政才一个月的施莱彻尔政府,由希特勒出任总理。但是兴登堡这位年迈的总统一向看不起希特勒。为了打开通往总理府的最后一道门,希特勒经垄断资本巨头牵线,同总统府幕后实权人物、总统的儿子奥斯卡进行了勾搭。经过这番密谋策划,兴登堡只好同意把权力交给那个“奥地利下士”。28日
,施莱彻尔内阁倒台。30日,在德国总理府,兴登堡把总理的印章授令纳粹党魁希特勒。巴丁出任副总理。入夜,25000名纳粹党徒如痴如狂地举行火炬游行,“卐”字旗在火海中狂舞,“恢复帝国光荣”的喊叫声响成一片,希特勒站在总理府的窗台前,望着这番情景,内心狂喜不已。他得意洋洋地宣称,他所建立的第三帝国将历经千年而不衰。
希特勒这个魔鬼终于出山了。然而,正是这个留着一撮修饰得整整齐齐的小胡子的人,从他上台的第一天起,就将德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推入了灾难的深渊。
国际阴谋
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羽翼日趋丰满的德国开始向外扩张。
1934年,德国试图吞并奥地利,但以失败告终。1936年3月,意大利陷入侵略埃及的战争而不能自拔,英国与法国又推行绥靖政策。德国利用这个时机,重新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与此同时,希特勒积极谋求与奥地利合并。
1938年3月12日,德军开进奥地利,奥地利灭亡。
在吞并奥地利之后,德国开始觊觎有着优越战略地位的捷克斯洛伐克。1937年6月,希特勒制订了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1938年4月,希特勒唆使日耳曼人党,要求苏台德区“自治”,并于5月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武力威胁。
9月12日,希特勒在纽伦堡发表演说,公开宣布要援助苏台德日耳曼人党。当晚,苏台德地区发生暴乱,出现“九月危机”,局势再度紧张。
三天后,英国首相张伯伦赴德国与希特勒会谈,不惜一再退让,表示英国承认苏台德地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
希特勒在英法一再退让的情况下,更加得寸进尺。9月23日晚,希特勒给张伯伦一份备忘录,并附有地图。要求捷克人最迟在9月28日完全撤出苏台德地区,并将其割让给德国。
为了保存自己,并将纳粹引向苏联,英国与法国不顾弱小民族的利益,于1938年9月,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缺席的情况下,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的褐色“元首宫”举行会议,史称“慕尼黑会议”,又称“慕尼黑阴谋”。
9月30日凌晨,与会各国签订了《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1938年10月10日前,将苏台德地区以及捷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的地区割让给德国。
希特勒不费一枪一弹就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慕尼黑会议是几个大国互相勾结,以牺牲弱小国为代价,谋求与法西斯势力妥协的国际阴谋。但是,事与愿违,英法两国在慕尼黑表示的绥靖政策,反而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野心,把欧洲逐步推向了战争的边缘。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丘吉尔曾经对张伯伦说:要你在战争和耻辱之间进行选择,你选了耻辱,但是你将来还是要进行战争!
事情的发展正如丘吉尔所言,英法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来自慕尼黑的“体面的和平”,战争的烽烟就已经高高燃起。
《慕尼黑协定》签字以后,希特勒立即着手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6年3月16日,德军完全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的力量大大增强。同时,由于英法的绥靖政策,德国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开始将目光投向对其有着重要战略地位与经济优势的波兰。
1939年5月,德国与意大利签订了《德意友好同盟条约》,表示缔约国一方一旦发生战争,另一方当竭尽全力予以支援。
为了避免战争,遏制德意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和野蛮行径,1939年4~8月,英、法、苏三国进行了缔结互助条约的谈判。谈判期间,虽然苏联曾经一度为建设欧洲安全防御体系而努力,但因为英法两国缺乏诚意,最终失败。于是,苏联不得不停止与英法的谈判,转而与德国于1939年8月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苏联签订此条约后,德国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便开始集中全力侵犯波兰。
No?68绥靖政策:用牺牲别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以换取和
平和安全的政策。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波兰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国空军出动近1400架战斗机、轰炸机以及俯冲式轰炸机飞越波兰边境。这些飞机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对波兰进行全面摧毁。
波兰的军事目标和民用目标都遭到疯狂而猛烈的打击。机场、交通枢纽、铁路,都惨遭轰炸。波兰出动战斗机,进行抵抗。但是,波兰空军的实力远远不及德军,很快败下阵来。
与此同时,德国的地面部队对波兰展开攻击。地面部队由南方和北方两个集团军群组成,分为左、中、右三路,向波兰首都华沙推进。这个作战计划十分完美,在战争爆发前5个月已经制订,被称为“白色方案”。
“白色方案”的核心就是德军采用新型多军种合成作战。而波兰的地势十分平坦,很适合机械化行动。
另外,波兰还有两个致命的弱点。其一是由于边防线过长,从而布防也过长;其二,战争开始后,波兰派出30个步兵师。然而,其中13个都是骑兵旅。惨烈的情形可想而知——波兰骑兵手执长矛向德军装甲部队发起冲击,他们试图突破德军的装甲部队,换来的却是惨重的伤亡。
德军势不可挡地推进。一周后,德军第4装甲师已经推进了241公里。华沙告急,波兰誓死防守。但是,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9月10日,德国空军对华沙发动猛烈轰炸。波兰政府不得不下令军事撤退。此时此刻,波兰军队也陷入德军逐渐收紧的包围圈中。
在波兰遭到全面轰炸的5天后,德国向波兰发出最后通牒,要么投降,要么被包围。然而,华沙军队决不投降,他们背后有10万人民支持,他们选择继续战斗。
9月17日,这是一个让波兰人绝望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德军南北两个集团军群,在弗沃达瓦会合,完成了对华沙的包围。波兰军队企图向西逃脱。然而,就在此时,一个致命的消息传来——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军共60万人,越过波兰东部边境,向西进攻。
这是苏德事先约定好的。两国在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还私下协定了一个秘密条约。这个条约没有公之于众,其内容就是瓜分波兰。
东部,波兰军队已然没有还手之力;西部,又有如狼似虎的苏军。波兰政府最终逃往罗马尼亚。
9月25日,德军地面部队向华沙发动攻击。次日,德国空军轰炸华沙。9月27日,华沙驻军再也无力抵抗,于第二天向德军投降。
人口多达3500万的波兰就这样在苏德两军的**下被消灭了。
此次战役,德军入侵的速度之迅猛,足以让全世界震惊。然而,德军入侵波兰的战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闪电战”。准确地说,是一种传统的两翼包抄战术。德军采用钳形攻势切断并孤立了波兰军队。而钳形攻势的先锋部队,则是德军上将古德里安和霍普纳率领的新型装甲军。
古德里安是陆军战术“闪电战”创始人。他指挥德军突入波兰边防线,其后从波美拉尼亚快速前进,直抵维斯杜拉河,切断波军通往波兰“走廊”的退路。
波兰战役,历时四周。波兰军人战死6万余人,伤残13万余人,被德军俘虏69?4万人,被苏军俘虏21?7万人。而德军战死1万余人,伤残3万余人,失踪3400人。
继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被备吞并之后,波兰也被吞食。苏德两国瓜分波兰的协议生效,双方签订了《边界友好条约》。
一切正如希特勒所料,他入侵波兰,盟国并不会采取任何行动。这样,在攻下波兰后,他就可以将主力转向西线的战役了。然而,东欧的战斗远远没有结束。波兰被瓜分后,苏联和芬兰开始了一场冬季战争。
(本章完)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