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男人眼光当放宽
王夫人的提议自然让所有人都无视了,只是等郭侍郎、史s几个回家后,贾家分家的小小风波很快就被郭夫人、史夫人知道了,然后没有半点意外地传了出去。不过传出去的后果是陈双喜也没有料到的――他成为了广大男同胞可怜的对象。虽然陈双喜觉得有些对不起王夫人,但是当工部的同僚们因为同情而对他的态度软和了许多后,他也没有圣母地去替王夫人辩白,毕竟王夫人贪财也是事实的。
现在元春没有进宫,贾家也分家了,只要贾赦不和贾珍搅合在一起,荣府这一支是不会有大的危险了。所以陈双喜现在一心想的,是怎么干些实事,这样才有外放的资本的。也巧,想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却是入冬以来辽东一代大雪,辽东入京的官道驿站因雪灾坍塌的不少,官道也断绝了几日。工部接到了命令,要派人出京去主持官道驿站的休憩工作,以防北边的胡人作乱而朝廷却不能及时得到消息。
一听工部尚书韩重这样说了,哪怕是平日里很“积极”的官员们也低垂下了头,这大冬天的,谁愿意出京去吹北风受冻?陈双喜一看众多同僚这样,心中高兴没人和自己争了,才想出列开口,却见一人已经开口了,却是都水司的郎中卓遵出声了。陈双喜等卓遵说完了,也忙出列对着韩重微一躬身开口道:“大人,卑职不才,愿意随着卓大人一道出京北上领此任务。”
韩重看所有的下属都这样,本来很生气的,现在看卓遵和陈双喜开口了,心中一喜,有这两人出面了,事情也就能交代下去了。虽然其中一个是从来没干过实事的“贾政”,但是卓遵是个能干的,再让几个人跟着,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的。果然,分了家后,贾政就知道上进了,果然分家是好事啊!就是娶了个不懂事的老婆……
韩重拍了拍了陈双喜的肩膀,又勉励了两人几句后才道:“此次修葺的事儿皇上很重视的,随行的还有北镇抚司的人同行,而且皇上的意思,镇抚司的人是作为协理的,所以卓大人、贾大人大可以放心办差。差事完了,本官一定上表皇上为两位大人请功。”
“不敢,卑职一定尽心尽力办好差事,绝对不丢大人和咱们工部的脸面。”陈双喜看卓遵谦逊,自然也跟着打官腔的,当然打得比原主贾政好光溜得多了。
韩重也不给陈双喜拉仇恨值,只是让工部众人好生干活后便离开了。而其他人虽然有点纠结半点本事没有的贾政能得到差事,但是想到了他已经算不得侯门老爷,又有一个不咋的的老婆,且这个差事也不是个美差,也就没人说陈双喜的酸话了,倒是又几个为人不错的,还出言提点了他几句。不过众人却不怎么去理卓遵,让陈双喜心中微微一动。
出了工部班房时,陈双喜特地磨蹭了一会儿,看见卓遵要离开了,才匆匆跟了上去。只是出了宫门,陈双喜才发觉卓遵是个穷官,真正的穷――无车无轿,只能吹着北风步行回家。
“卓大人,请留步。”陈双喜喊住卓遵,见他顿住步子了,才抱拳道:“卓大人,此次出京办差,乃是存周第一次领差事,还需要卓大人多多提携才是。”
卓遵素来看不惯陈双喜这样出身的偏偏半点本事没有的人,他正在烦恼着,贾政这个草包怎么就想着领这个差事的?他肯定是想沾自己的光,套点功劳在头上的。所以他宁愿一个人出京去,也比和草包一起去的好。他仰头看向陈双喜,眼中颇为不屑:“不敢,卓某出身寒微,哪里敢提携贾大人?倒是贾大人你出身侯门,何必委屈自己这个时节出京呢?若是有了三病两痛的,还真是不好说呢。我看贾大人还是和韩尚书推了差事的好。”
陈双喜马上确定了面前的人是个仇富,不,仇官二代的家伙。可惜他既然已经打定主意了,哪怕这个卓遵再看不起贾政,他也不会改变主意的。而且他相信只要和自己接触了,知道他是真的想干点实事的,这个卓遵一定会改变对自己的态度的。当即抱拳道:“卓大人,想必你也听过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从前的贾某确实无能了些,但是如今贾某已经打定主意要上进了,贾某 某说的话句句发自肺腑,卓大人大可拭目以待的。”
陈双喜抱拳后,便上了贾家等在不远处的轿子,留下神色诧异的卓遵。
陈双喜回到家中,将自己要出京办差的消息首先告诉给了元春,这姑娘是真的为父亲担心,眼眶立刻就红了:“老爷,这样的天气北上办差,真是太辛苦了……”
“傻丫头,父亲我这般年纪了,若是再不好生办差立点功劳,岂不是一辈子没有了升迁的机会了?就是外放也不可能了。虽然辛苦,却也不是什么危险的差事。我现在不放心的是,我走后家中的事情。”陈双喜对元春这个便宜女儿的感官是复杂的,他觉得这丫头本质上还是不错的,但是被她祖母和母亲养得有些笨了,就像原著中,省亲的时候当着一堆太监宫女的面儿,说被送进了那“不得见人的地方”,还有下旨让宝玉和姑娘们一起住进大观园的主意等等,半点也不像是在宫中混过得人说的。当然了,现在就他这个便宜父亲,养正回来还是很有可能的。
“我现在最担心的事情,是我这一去大概有三个月左右,等开春二月才能回来,咱们家初初分了出来单过,若是我不在了,老太太和你母亲定会想法子让两府一起过年的,你给我记住了,一定不能答应两府一起过年。我稍后会和你伯父说一声的,既然分家了,过年祭祀还是分开来的好,你大哥不在,就让琏儿领着宝玉去。其二就是赵姨娘快要生了,赵姨娘这个人再不着调,但是她肚子里的孩子是的弟弟或者妹妹,虽然不同母,但是同父,所以我将赵姨娘和孩子交给你看着了,说句实话,你母亲我还真不放心。”
陈双喜说完,元春的脸色变了,又是尴尬又是羞恼,想到母亲的憔悴,她神色为难小声地道:“父亲,母亲其实也是有苦衷的,她也是为了大哥、我和宝玉的,而且她至今还在佛堂里反思,也知道错了。”
陈双喜摇了摇头,严声道:“你不必替她说好话了,她是什么样的人,我还不知道吗?总之家中的事儿我都交代你了,周嬷嬷教习过诸多的大家姑娘,为父还是托了人花了好多功夫才请到她的,家中的事如何打理,你不懂的就去请教她一番。”
元春看父亲这样强调了,只能心怀忐忑地答应了。至于陈双喜,则是去了贾赦那边通气了,当然了,还要给贾母请安,顺便告诉她自己出京办差了。自然贾赦先是不诧异不解,其后是劝阻,见弟弟主意已定了,便不再劝慰了,当然对于两家分开过年的提议,他也没有坚持反对,其后,兄弟俩便一起去了贾母处。
贾母正抱着宝玉在说笑,两边还坐着两个小丫头,迎春和探春。
陈双喜对贾母行礼的时候,一双眼睛只瞪着四岁多的贾宝玉,等自己回来了,宝玉一定要抱回去养。现在抱回去,自己不在家,谁也扛不住贾母的。
贾母听说陈双喜要出京了,只说了一句“知道了”,就继续和小孙子孙女玩闹,弄得陈双喜和贾赦都很没意思。
陈双喜并不在意贾母的态度,只是离开的时候对贾赦道:“大哥,我看迎春也不小了,快七岁了吧。我听说其他公侯府邸的姑娘们,六岁大的时候就无论嫡庶,都开始读书学女红针线什么的,迎春这样整天的玩笑可不是好事呢,以后说亲怕是不大好。”
贾赦当然想结一门显贵的亲家,当即对陈双喜表示感谢了,表示一定让迎春好好学习,不再让她整天在贾母前面“玩”了。兄弟俩这般对话,自然又将贾母气得不轻的。
两日后,陈双喜带着几套保暖的衣裳,带着两个能干的小厮,和卓遵以及工部有名头的工匠以及镇抚司的二十来个官兵出了京,恰巧这一日,林如海、贾敏夫妻给贾政的书信到了京,当然贾珠也有书信送回来,其他的事情不表,三封书信都说了同一件大喜事儿,那就是贾敏又有喜了,林如何和贾敏都欢喜地忘乎所以了。所以当陈双喜三个月后回京看到书信时,除了贾府里头的事儿外,自己要添一个小外甥的事儿也让他是又喜又愁的。 展开全部内容
现在元春没有进宫,贾家也分家了,只要贾赦不和贾珍搅合在一起,荣府这一支是不会有大的危险了。所以陈双喜现在一心想的,是怎么干些实事,这样才有外放的资本的。也巧,想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却是入冬以来辽东一代大雪,辽东入京的官道驿站因雪灾坍塌的不少,官道也断绝了几日。工部接到了命令,要派人出京去主持官道驿站的休憩工作,以防北边的胡人作乱而朝廷却不能及时得到消息。
一听工部尚书韩重这样说了,哪怕是平日里很“积极”的官员们也低垂下了头,这大冬天的,谁愿意出京去吹北风受冻?陈双喜一看众多同僚这样,心中高兴没人和自己争了,才想出列开口,却见一人已经开口了,却是都水司的郎中卓遵出声了。陈双喜等卓遵说完了,也忙出列对着韩重微一躬身开口道:“大人,卑职不才,愿意随着卓大人一道出京北上领此任务。”
韩重看所有的下属都这样,本来很生气的,现在看卓遵和陈双喜开口了,心中一喜,有这两人出面了,事情也就能交代下去了。虽然其中一个是从来没干过实事的“贾政”,但是卓遵是个能干的,再让几个人跟着,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的。果然,分了家后,贾政就知道上进了,果然分家是好事啊!就是娶了个不懂事的老婆……
韩重拍了拍了陈双喜的肩膀,又勉励了两人几句后才道:“此次修葺的事儿皇上很重视的,随行的还有北镇抚司的人同行,而且皇上的意思,镇抚司的人是作为协理的,所以卓大人、贾大人大可以放心办差。差事完了,本官一定上表皇上为两位大人请功。”
“不敢,卑职一定尽心尽力办好差事,绝对不丢大人和咱们工部的脸面。”陈双喜看卓遵谦逊,自然也跟着打官腔的,当然打得比原主贾政好光溜得多了。
韩重也不给陈双喜拉仇恨值,只是让工部众人好生干活后便离开了。而其他人虽然有点纠结半点本事没有的贾政能得到差事,但是想到了他已经算不得侯门老爷,又有一个不咋的的老婆,且这个差事也不是个美差,也就没人说陈双喜的酸话了,倒是又几个为人不错的,还出言提点了他几句。不过众人却不怎么去理卓遵,让陈双喜心中微微一动。
出了工部班房时,陈双喜特地磨蹭了一会儿,看见卓遵要离开了,才匆匆跟了上去。只是出了宫门,陈双喜才发觉卓遵是个穷官,真正的穷――无车无轿,只能吹着北风步行回家。
“卓大人,请留步。”陈双喜喊住卓遵,见他顿住步子了,才抱拳道:“卓大人,此次出京办差,乃是存周第一次领差事,还需要卓大人多多提携才是。”
卓遵素来看不惯陈双喜这样出身的偏偏半点本事没有的人,他正在烦恼着,贾政这个草包怎么就想着领这个差事的?他肯定是想沾自己的光,套点功劳在头上的。所以他宁愿一个人出京去,也比和草包一起去的好。他仰头看向陈双喜,眼中颇为不屑:“不敢,卓某出身寒微,哪里敢提携贾大人?倒是贾大人你出身侯门,何必委屈自己这个时节出京呢?若是有了三病两痛的,还真是不好说呢。我看贾大人还是和韩尚书推了差事的好。”
陈双喜马上确定了面前的人是个仇富,不,仇官二代的家伙。可惜他既然已经打定主意了,哪怕这个卓遵再看不起贾政,他也不会改变主意的。而且他相信只要和自己接触了,知道他是真的想干点实事的,这个卓遵一定会改变对自己的态度的。当即抱拳道:“卓大人,想必你也听过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从前的贾某确实无能了些,但是如今贾某已经打定主意要上进了,贾某 某说的话句句发自肺腑,卓大人大可拭目以待的。”
陈双喜抱拳后,便上了贾家等在不远处的轿子,留下神色诧异的卓遵。
陈双喜回到家中,将自己要出京办差的消息首先告诉给了元春,这姑娘是真的为父亲担心,眼眶立刻就红了:“老爷,这样的天气北上办差,真是太辛苦了……”
“傻丫头,父亲我这般年纪了,若是再不好生办差立点功劳,岂不是一辈子没有了升迁的机会了?就是外放也不可能了。虽然辛苦,却也不是什么危险的差事。我现在不放心的是,我走后家中的事情。”陈双喜对元春这个便宜女儿的感官是复杂的,他觉得这丫头本质上还是不错的,但是被她祖母和母亲养得有些笨了,就像原著中,省亲的时候当着一堆太监宫女的面儿,说被送进了那“不得见人的地方”,还有下旨让宝玉和姑娘们一起住进大观园的主意等等,半点也不像是在宫中混过得人说的。当然了,现在就他这个便宜父亲,养正回来还是很有可能的。
“我现在最担心的事情,是我这一去大概有三个月左右,等开春二月才能回来,咱们家初初分了出来单过,若是我不在了,老太太和你母亲定会想法子让两府一起过年的,你给我记住了,一定不能答应两府一起过年。我稍后会和你伯父说一声的,既然分家了,过年祭祀还是分开来的好,你大哥不在,就让琏儿领着宝玉去。其二就是赵姨娘快要生了,赵姨娘这个人再不着调,但是她肚子里的孩子是的弟弟或者妹妹,虽然不同母,但是同父,所以我将赵姨娘和孩子交给你看着了,说句实话,你母亲我还真不放心。”
陈双喜说完,元春的脸色变了,又是尴尬又是羞恼,想到母亲的憔悴,她神色为难小声地道:“父亲,母亲其实也是有苦衷的,她也是为了大哥、我和宝玉的,而且她至今还在佛堂里反思,也知道错了。”
陈双喜摇了摇头,严声道:“你不必替她说好话了,她是什么样的人,我还不知道吗?总之家中的事儿我都交代你了,周嬷嬷教习过诸多的大家姑娘,为父还是托了人花了好多功夫才请到她的,家中的事如何打理,你不懂的就去请教她一番。”
元春看父亲这样强调了,只能心怀忐忑地答应了。至于陈双喜,则是去了贾赦那边通气了,当然了,还要给贾母请安,顺便告诉她自己出京办差了。自然贾赦先是不诧异不解,其后是劝阻,见弟弟主意已定了,便不再劝慰了,当然对于两家分开过年的提议,他也没有坚持反对,其后,兄弟俩便一起去了贾母处。
贾母正抱着宝玉在说笑,两边还坐着两个小丫头,迎春和探春。
陈双喜对贾母行礼的时候,一双眼睛只瞪着四岁多的贾宝玉,等自己回来了,宝玉一定要抱回去养。现在抱回去,自己不在家,谁也扛不住贾母的。
贾母听说陈双喜要出京了,只说了一句“知道了”,就继续和小孙子孙女玩闹,弄得陈双喜和贾赦都很没意思。
陈双喜并不在意贾母的态度,只是离开的时候对贾赦道:“大哥,我看迎春也不小了,快七岁了吧。我听说其他公侯府邸的姑娘们,六岁大的时候就无论嫡庶,都开始读书学女红针线什么的,迎春这样整天的玩笑可不是好事呢,以后说亲怕是不大好。”
贾赦当然想结一门显贵的亲家,当即对陈双喜表示感谢了,表示一定让迎春好好学习,不再让她整天在贾母前面“玩”了。兄弟俩这般对话,自然又将贾母气得不轻的。
两日后,陈双喜带着几套保暖的衣裳,带着两个能干的小厮,和卓遵以及工部有名头的工匠以及镇抚司的二十来个官兵出了京,恰巧这一日,林如海、贾敏夫妻给贾政的书信到了京,当然贾珠也有书信送回来,其他的事情不表,三封书信都说了同一件大喜事儿,那就是贾敏又有喜了,林如何和贾敏都欢喜地忘乎所以了。所以当陈双喜三个月后回京看到书信时,除了贾府里头的事儿外,自己要添一个小外甥的事儿也让他是又喜又愁的。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