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No?36(1/3)
埃及艳后:克莉奥佩特拉,是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位女王。她才貌出众,聪颖机智,擅施手腕,一生富有戏剧性。曾色诱凯撒大帝及他的手下安东尼。有“尼罗河畔的妖妇”和“尼罗河的花蛇”之称。埃及人则称颂她是勇士,因为她为弱小的埃及赢得了22年的和平。公元前30年,屋大维进攻埃及,克丽奥佩特拉自杀身亡,埃及并入罗马,古埃及文明从此走向终结。
基督教的抗争
时光荏苒,到了公元前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民族,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与罗马统治者进行斗争,但都遭到残酷镇压。在极度无望和苦闷之中,他们只好把自己的愿望寄托于宗教,试图从中寻求解脱,于是,基督教应运而生。
关于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传说,几乎家喻户晓。据说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到人间传道说法,救度百姓,却被人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他复活了,升上天堂。因此,基督徒便以十字架作为象征物,把耶稣的话当做教义。
耶稣从30岁开始传教,并招收了12名弟子。不管什么民族,只要敬奉耶稣,都可以称为教徒。
当耶稣最早的一批信徒到达罗马后,立即向罗马民众传播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教义。这段时间,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因为在当时的罗马都城,出现一些周游列国的传教士并不奇怪。
传教士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在宣传时都侧重于对听者
感官上的刺激。他们向听者许诺,只要信奉基督教,将会获得无穷的快乐。对于罗马街头的人们来说,能够听到这些来自“神秘教义”的声音,是很有乐趣的。
同时,传教士们还讲述了那些不肯聆听上帝箴言的人所面临的凄惨结局。
久而久之,罗马人开始与宣扬耶稣言论的传教士接触,发现他们的确与普通的罗马教士不同。他们身无长物,却对奴隶和动物充满怜悯之心;他们不贪图钱财,反而乐善好施。这种大公无私的生活榜样,感染了罗马人。他们放弃了自己原有的信仰,转而加入基督教的小团体。他们经常在私人居所的密室或空旷的野外聚会,彻底摒弃了众多的罗马神庙。
这样年复一年,基督教徒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还选出一个主教,来保护小教堂的利益。
教会逐渐成为罗马帝国内一个位高权重的机构,这引起了政府的关注。一开始,罗马帝国还是采取宽容的态度,强调各种教派应该和平共处。
谁知,基督教徒们断然拒绝了这种宽容。他们在公开场合宣称:只有他们的上帝才是天地万物的最高主宰,其他神灵都是欺骗者。
这样的言论对其他的教派并不公平,因此罗马警察出面干预,然而基督教徒们对此并不理睬。
随之,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基督教徒们不仅对向皇帝敬礼的仪式进行抵抗,还拒绝应召参军。罗马地方长官威胁说,要严厉惩罚。基督教
徒们却坦然回答说,这个悲哀的世界只是通向极乐天堂的一个前站,他们宁愿为了信仰而献出自己微不足道的生命。
这种强硬的抵抗,使基督徒遭到残酷的迫害和镇压。公元3世纪前后,罗马皇帝多次发布敕令,大规模镇压基督徒,教会、教堂的财产也被没收,信徒集会被禁止,大批教会领袖或被流放,或被处死。然而,罗马统治者非但没有消灭掉基督教,反而扩大了基督教的影响,增强了教会的地位。罗马统治者不得不改变统治政策。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意大利米兰城正式发布了《米兰赦令》,也称为“宽容赦令”。
发布这个赦令,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这个时期,罗马帝国已经开始衰落,连续遭受来自法兰克等地的野蛮部族的侵袭。在罗马军队无力抗击外敌的时候,基督教徒们则以大无畏的精神向野蛮部族的人宣讲和平的福音。野蛮部族的人以为那些基督教都是罗马人,他们所讲的可能都是真理。没过多长时间,基督教徒便在法兰克的荒芜地带蓬勃发展,成为一股突起的势力。人们都说,六个基督传教士的能力,抵得上一个团的士兵。终于,罗马皇帝也意识到,不应该迫害和消灭基督教,而是应该让基督教为己所用。
至此,基督教得到罗马政府的认可。罗马统治者与基督教的矛盾得以解决。然而,罗马帝国内部其他矛盾却越来越尖锐。伟大的罗马帝国,已呈现出衰亡的迹象。
(本章完)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