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No?25

第25章 No?25(1/3)

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成为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心灵的转向、灵魂不灭说、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等几方面。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他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

柏拉图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比起来,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献。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最渊博的大学问家,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

同盟大战

雅典和斯巴达,双雄争霸,战争一触即发。雅典执政人伯里克利在商业上争夺霸权,这是导致战争的引线,也是根本原因。

然而,点燃引线的并不是斯巴达,而是希腊的另一个城邦科林斯。这个城邦发生内乱,雅典插手帮忙,趁机占领了该城邦的一个岛,叫科西拉岛。此岛是通往意大利的必经之路。雅典占领这个交通要道,是为了向西方扩张。

科林斯是“伯罗奔尼撒同盟”的邦国之一,该同盟的老大是斯巴达。雅典触怒了科林斯,就等于向斯巴达挑衅。这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公元432年,提洛同盟的一个小城邦要退盟,雅典立即派兵镇压。伯罗奔尼撒同盟派援军相助退盟的小城邦,却被雅典军围困在城中。同时,雅典还对另一个也要退盟的城邦采取制裁措施,禁止麦加拉商船出入盟邦的港口。

雅典的强权行动,彻底激怒了斯巴达。他们向雅典人发出最后通牒,有三条:一、雅典领袖伯里克利下课;二、解除麦加拉禁令;三、从退盟城邦撤军。

这三条,实际上是让雅典无条件投降。雅典当时国力强大,风头正劲,一条也不答应,于是战争爆发。

希腊两大敌对阵营对垒。阵营甲:提洛同盟;盟主:雅典。阵营乙:伯罗奔尼撒同盟;盟主:斯巴达。

大军所到之处,烧杀掠抢,无恶不作。昔日繁华的城市,只剩下断壁残垣,良田也变成荒野。双方这么做,都是为了让对方没有打持久战的潜力。

公元430年,斯巴达围攻雅典城。此时,雅典城内聚集了大量的人口,许多人没吃没喝,露宿街头,脏乱环境导致瘟疫爆发,持续两年,雅典1/4的人被夺去了生命。雅

典领袖伯里克利也死于瘟疫。他死后,雅典内乱,分为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

更为严重的是,作为提洛同盟老大,雅典拥有很多同盟国。这些同盟国都要孝敬老大,方式是缴纳贡金。然而,战争一开始,雅典军费开支浩大,为了应付开支,雅典就把同盟国的贡金涨了价。这一涨价,极速恶化了雅典与同盟国的关系。老大太凶残,小弟们不干,于是反叛。

瘟疫、国内动乱、盟国反叛,雅典实力锐减,处境极为艰难。危机时刻,雅典海军再次力挽狂澜,派出舰队夺取了派娄斯海港。此地是斯巴达奴隶希洛人的故乡。雅典人很有心计,玩的是釜底抽薪,他们趁机鼓动希洛人起义。起来吧,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时机到了。这一鼓动,得到希洛人的广泛响应。

要知道,希洛人是斯巴达人口的15倍。斯巴达的土地都由这些奴隶耕种。现在地没人种了,粮食也没了,仗还怎么打?斯巴达人不得不向雅典求和。可雅典很牛,拒绝和谈。求和不成,斯巴达只能转而进攻,一拼到底,以扭转局势。他们联合叛离雅典的各个城邦,将雅典大批军队团团包围。这样一来,双方都面临重大的危机,迫于无奈,双方走到谈判桌前,签订了《尼西亚和约》。

《尼西亚和约》规定:双方退出占领地,休战50年,并交换战俘,如果希洛人发生暴动,雅典必须援助斯巴达。

从开战到谈和,这场战争打了足足10年,史称“十年战争”。然而,雅典和斯巴达的争霸战并未就此结束,这只是双方第一阶段的交火,更残酷的战争还在后面。

雅典败亡

《尼西亚和约》签订后,希腊两大同盟的敌对活动并未停止。不久,斯巴达与雅典就被重新卷入战争旋涡。和约中规定的休战50年,不过是一句空话。

在这个时期,雅典出了一个行为猥劣、不择手段的政治野心家,名叫亚西比得。这个轻薄狂徒,利用雅典商业者要求向外掠夺、扩张的心理,蛊惑他们组织起一支远征军,去攻打科林斯城邦的殖民地——西西里岛上最繁荣的城邦叙拉古。这个城邦曾出过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名叫阿基米德。

公元前415年,雅典派兵远征叙拉古。中国有句古话叫:攘外必先安内。就是说要与外敌作战,首先内部要安定,后院不能起火。但是,此时的雅典国内势力钩心斗角,将领意见不一。在这种情况下远征,其结果可想而知,甚至比预期的更坏。

雅典远征既没有攻下叙拉古,又没抓住撤军的时机。结果遭遇堵截。斯巴达援兵源源不断地赶来,将雅典军围困在海港中。雅典军只能拼死突围。这场战斗十分残酷,3万多雅典军人丧命。舰船上、海水中、海岸边,到处是死亡的将士,鲜血染红了海水。最后,7000名幸存的雅典

军人被俘虏,后被卖为奴隶。

远征军的覆灭,震惊了雅典。此后,盟邦纷纷背离,雅典人心惶惶。统治集团内部也越发混乱。雅典政治家亚西比得竟然投靠了斯巴达。他倒戈一击,向斯巴达献计献策,使雅典的经济生活陷于瘫痪,雅典到了灭亡的边缘。

公元前413年,雅典孤注一掷,动用了最后一笔储备金,建造150艘三列桨战舰,做最后疯狂的一搏。

此时,斯巴达为了彻底打垮雅典,竟然与波斯结盟。在波斯的帮助下,斯巴达也建立了强大的舰队。双方展开海上决战。

公元前405年,斯巴达将领吕山得,将兵力集中在达达尼尔海峡附近。这时,雅典舰队正停泊在海峡的羊河口一带,士兵们上岸后又分散在多处。吕山得趁机率海军猛攻雅典舰队。雅典150艘舰船,除9艘逃跑外,其余141艘全部被俘。岸上的士兵也多被俘虏,除了极少数外,全部被处死。雅典最后的军事力量被摧毁。

而羊河口战役取得全面胜利的斯巴达,不给雅典人一点喘息之机,他们兵分两路,海军沿海路南下,直逼雅典城,用150艘舰船封锁了比雷埃夫斯港口;陆军则从陆路包围雅典城。

公元前404年4月,雅典的主和派在国内大肆活动,被围困4个月的雅典被迫投降。

墙倒众人推,雅典一投降,科林斯、底比斯等城邦立刻跳出来,主张彻底消灭雅典。意外的是,斯巴达人不赞成,他们说,雅典在希波战争的危急时刻,立过大功,不应该如此对待。于是,斯巴达向雅典提出了四个条件:一、拆除雅典至海港的长城;二、除12艘船外,交出全部舰船;三、恢复被流放者的地位;四、服从斯巴达领导。

结果,雅典按此条件投降,提洛同盟解散。

然而,斯巴达此举,并非对雅典宽容,而是另有打算。因为斯巴达和科林斯等盟国也有矛盾,如果消灭雅典,科林斯等城邦势必坐大。那么,不如利用雅典来平衡科林斯等城邦的力量。这就是政治平衡术。

至此,雅典与斯巴达长达27年的征战告终。历史上把这场战争称为“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投降后,放弃了大量的海外领地,承认斯巴达为盟主。

实际上,这场希腊内战,根本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雅典虽然败亡,但它从一个荒芜贫瘠的城邦,历尽艰辛,成为希腊的灵魂,也为我们的历史竖起了一座不灭的灯塔。西方文明之火诞生在这贫瘠的荒原,历尽尘世苦难的人们,在夜色中朝着文明的火焰聚拢。

但是,“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古希腊的经济、贸易遭到极大的破坏。古希腊城邦由繁荣走向衰落。作为盟主的斯巴达,也没能称霸多久,就被一个新兴的帝国所消灭,这就是著名的马其顿帝国。

(本章完)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