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No?31

第31章 No?31(1/3)

公民兵制:罗马共和国规定,凡17~60岁的有产公民,皆有自备武装和给养服兵役的义务。5个财产等级不同的公民配备不同的武器装备,第1级公民备有头盔、铠甲、圆盾、短剑和长枪等全套武装,以下等级依次减少。

地中海争端

迦太基位于现在的北非突尼斯。相传,这个城市是由腓尼基移民建立的,后来成为地中海上的一大商业枢纽。迦太基的奴隶主以经商和航海著称。西班牙的金、银、铅,北海沿岸的琥珀,非洲的奴隶、象牙、金砂等都集散于此。迦太基几乎垄断了整个地中海商业。

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是地中海的一个主要商业港口。奴隶和商业贸易极盛。在罗马兴起之前,迦太基称霸于地中海,拥有一支由雇佣兵组成的强大军队。罗马共和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国势日盛,其扩张势头直指迦太基,双方发生战争。

先前我们说过,凡是战争爆发,都有两个因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罗马和迦太基发生战争,根本原因很清楚,就是扩张、争夺商业霸权。

直接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发生在公元前264年的“墨西那”事件。当时,地处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一个城邦墨西那,由于雇佣兵起义而发生危机。墨西那便向迦太基和罗马求助。迦太基和罗马都派兵前来干预,实际上,二者都是流氓假仗义,打着帮忙的幌子,目的是占领西西里岛。因此,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各不相让,导致战争爆发。史称第一次布匿战争。

这场战争持续了24年之久。双方在公海上开打。战争初期,老谋深算的迦太基海军,貌似有足够的把握战胜罗马人的舰队。他们运用的是最古老的战术,要么猛烈地对敌舰进行撞击,要么攻击敌人船舶的侧面,直至船桨折断,再用弓箭和火球杀死战船上可怜的水手。

然而,让迦太基海军意想不到的是,罗马的工程师发明了一种安装着木板吊桥的战舰。木板放下后,罗马士兵可以通过吊桥,直接猛攻敌人的船舶。

初尝胜利滋味的迦太基人很快就落败下来,并遭到痛击。他们只能被迫向罗马人求和。双方订立和约,规定:西西里岛及其与意大利之间的所有岛屿都归罗马所有。迦太基赔款3200塔兰特,10年之内付清。

24年的仗没有白打,罗马最终取得了地中海西部的霸权。然而,为了这个胜利,罗马也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古史记载,罗马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总共损失战船500艘,士兵伤亡20万人。这个数字也许略有夸大,但罗马牺牲的惨重是可想而知的。

迦太基战败后,与罗马和平相处。然而,和平的局面在23年之后被打破。罗马占领了西西里岛后,为了掠取矿产,又侵占了撒丁尼亚岛。而迦太基为了获取白银,占领了西班牙的整个南部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罗马与迦太基又成了一对邻居。这种局面并不是罗马所希望发生的,所以罗马军队翻过比利牛斯山脉,去监视迦太基的军队。

于是,双方产生新的摩擦,第二次战争一触即发。这一次,导致战争爆发的引线是希腊的一块殖民地。

这个殖民地就是地处西班牙东部海岸的萨贡特城。迦太基人将该城团团包围,萨贡特城只能求助于罗马。罗马方面,经过商议,元老院最后决定派部队援助萨贡特城。

但是,罗马这次远征行动,耗费了太多的准备时间,当军队到达萨贡特城时,城市已经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这完全违背了罗马人的初衷。因此,元老院决议再次对迦太基宣战。

罗马派出两支部队,一支进攻北非迦太基本土,另一支则扑向西班牙的迦太基地区。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作战计划,每个罗马人都期望着战争的胜利,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上帝安排了另一种结局。

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公元前146年,古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三次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意思是棕榈之民。因此战争以此命名。

第一、第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汉尼拔奇袭罗马

公元前218年,罗马向迦太基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罗马兵分两路,一路进攻迦太基本土,一路杀向西班牙的迦太基地区。

迦太基方面,则任命驻守西班牙的汉尼拔为军事主帅。

汉尼拔是世界史上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天才。他出身于一个军事贵族家庭,自幼随父从军,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第一次布匿战争失败后,汉尼拔年仅9岁。从那时起,他就誓与罗马为敌,立志复仇。

担任迦太基的军事主帅时,汉尼拔才25岁。但他很有军事才能,他深知,经过第一次布匿战争,海上的优势掌握在罗马人手中。因此,他根本没打算渡海与罗马人作战,但也没有坐守军营,等待罗马人来攻。他作出了一个历史上的惊人之举——公元前218年4月,汉尼拔率领9万名步兵、1?2万名骑兵和37头战象,翻越阿尔卑斯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的北部。意图很明显,他要出其不意地进攻罗马。

这招棋十分艰险。首先,阿尔卑斯山终年积雪,山势险峻,在崎岖的小道上行军,稍不留神就会掉进万丈深渊。一路上,冻死的、掉进峡谷摔死的士兵和马匹不计其数,加上沿途又不断遭到土著部落的拦路袭击和

骚扰,给汉尼拔的军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但是,汉尼拔最终成功了,他花了15天时间,率领部队越过阿尔卑斯山。

汉尼拔军队的突然出现,犹如神兵天降,一下就到了罗马人的家门口,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罗马元老院闻讯这一消息后,大惊失色,不得不放弃攻击非洲和西班牙的计划。他们紧急派军阻挡迦太基人进攻。在特拉美西的湖岸边的一条狭长道路上,汉尼拔用计谋打了罗马军一个措手不及,杀死了全部的军官和大部分的士兵。

这一仗,罗马人损失了3万多兵马,而迦太基军队仅仅损失了400多人。

失败的恐慌情绪在罗马人中弥散,而汉尼拔越战越勇。公元216年夏天,他率军向亚平宁东南推进了100公里,占领了坎尼城,这个地方是罗马的重要粮仓。这下,罗马更慌了,失去了坎尼城,罗马将会陷入更大的苦难。因此,元老院紧急调派8个军团,共计8万步兵、6000骑兵,在坎尼集结,决心全力夺回坎尼城。而此时,汉尼拔手头的兵力仅有4万步兵,1?4万骑兵。

力量对比,罗马步兵占绝对优势,汉尼拔的骑兵也占优势。

同年8月2日,双方在坎尼城附近干涸的平原上,展开气势磅礴的殊死大战。

罗马军的布阵是:强大的步兵居中,骑兵分置两翼。

汉尼拔的布阵是:将主力骑兵和重步兵置于自己的左翼,右翼也配置实力相当的骑兵和步兵,由一名将领指挥,中央部突出,兵力最弱,整体阵势呈现“凸”字形。汉尼拔又挑选500名手持长矛、身藏短剑的精兵,准备开战后让他们佯装投降,混入罗马军中,并且,汉尼拔还在附近的树林中埋下了一支伏兵。

大战打响,罗马军主帅瓦罗,见汉尼拔大军的中央部位力量薄弱,便临时调整兵力部署,加强自己中央部位的力量,想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一举击垮汉尼拔的中央方阵。瓦罗自以为高明的一招,恰好中了汉尼拔的圈套。

罗马军中央主力发起猛攻后,汉尼拔大军的中央步兵开始慢慢收缩,两翼骑兵则向罗马军两翼包抄过去。“凸”字阵势,渐渐变成了“凹”字阵势。

瓦罗见敌军败退,认为可以决战了,于是下令发起全面进攻。汉尼拔见时机成熟,便命两翼骑兵出击,迅速击溃罗马军两翼的骑兵。此时,埋伏在树林中的伏兵从后面包抄过来,完成了对罗马军的合围。罗马军阵势大乱,骑兵和步兵挤成一团,而且越挤越紧,密集得使敌人枪无虚发,石无虚投,战争变成了可怕的大屠杀。

战斗从上午9时开始,一直杀到日落。经过一场混战,罗马几乎全军覆没,5?4万名将士阵亡,1万名官兵被俘。而汉尼拔只伤亡了6000人。

坎尼大战充分显示了汉尼拔的将才,同时也给了罗马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汉尼拔却没有乘胜进攻罗马。这是什么原因呢?请看下篇——迦太基灭亡。

迦太基灭亡

迦太基军事主帅汉尼拔率军奇袭罗马,连续打了几场漂亮的硬仗。罗马人非常恐慌。然而,汉尼拔并没有乘胜进攻罗马城。原因很简单,远离家乡异地作战,天长日久,物资、兵员、粮草都跟不上。汉尼拔便想借助有利的军事形势,组织反罗马同盟,使罗马进一步陷于孤立。

然而,现实和想法差距甚远。汉尼拔率军横穿整个意大利半岛,向人们宣称,自己是使人民脱离罗马人奴役的救世主,并号召各个行省联合,共同抵抗罗马。但人们并不信任这位救世主,几乎所有城市都不响应他。

汉尼拔深感不安,派人返回迦太基,希望增加补给和士兵,却遭到拒绝。此时,罗马凭借他们安装有吊桥的舰队,迅速在海上取得优势。汉尼拔意识到,自己是孤立的,没有任何依靠,只能孤军奋战。

汉尼拔继续与罗马军队作战,连续击败罗马的增援军队,自己的部队在战争中也消耗很大。

然而,罗马可以消耗,汉尼拔却消耗不起。这就像围棋对弈,全盘处于对方的控制中,仅在局部吃掉对方几粒棋子是毫无意义的。汉尼拔此时已身陷重围之中。

有一段时间,汉尼拔的运气似乎好了起来。他的兄弟哈士多路巴尔,在西班牙打败了罗马军队,并打算翻越阿尔卑斯山来帮助他。

哈士多路巴尔派遣一名信使南下,告知汉尼拔,说马上前往支援,并希望汉尼拔派一支军队在台伯河接应。不幸的是,这个信使被罗马人俘虏了,而汉尼拔对此一无所知。直到装着哈士多路巴尔首级的篮子扔进他的帐篷,他才明白,迦太基军队大势已去。

除掉哈士多路巴尔这个拦路虎后,罗马军队在年轻的将军西皮奥的率领下,轻易地就攻占了西班牙。4年之后,罗马人重组25万大军,做好了同迦太基殊死决战的准备。

此时,汉尼拔被迦太基召回,他在迦太基南部的扎玛构筑起一道防线。西皮奥率领罗马大军与之决战。这一次,罗马和迦太基投入的步兵旗鼓相当,各有4万人。但罗马的骑兵大占优势。汉尼拔遭到有生以来第一次惨败,他的军队有1万多人阵亡,1万多人被俘,而罗马仅伤亡几千人。

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02年,与中国历史上刘邦、项羽的“垓下之战”同期发生。这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巧合。

扎玛之战后,迦太基无力再战,被迫求和,签订和约。和约规定

:迦太基割让一切海外领地,只保留非洲本部土地;不经罗马同意,迦太基无权对外发动战争,并解散所有军队,交出所有战船和战象,交出战时掠去的全部俘虏和罗马逃兵;提供罗马驻军的全部给养;赔款1万塔连特。

为了保证上述条款的执行,迦太基政府还必须从最显赫的家族中选出100名儿童做人质。从此,迦太基丧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而在扎玛一战中惨败的汉尼拔,被迫逃亡到了小亚细亚。在那里,他煽动叙利亚人和马其顿人共同反抗罗马,但没有效果。反而,他的活动给了罗马一个将战火燃烧到东方地区的借口。由此,罗马军队吞并了大部分爱琴海地区。

最后,汉尼拔终于清醒了。他的梦想,他的雄心壮志彻底覆灭,他所热爱的迦太基帝国已经和罗马签订了屈辱的条约。在这种形势下,每一个迦太基人都看不到任何希望,其中自然也包括汉尼拔。公元前190年,这位世界史上的军事天才服毒自尽了。

40年后,罗马人强迫迦太基割让一部分土地给它的邻邦奴米底亚。因此,引发了第三次布匿战争。罗马人最后一次对迦太基进行攻打。迦太基人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殊死抵抗罗马共和国政权,最终因为饥饿被迫归附,幸存下来的男男女女都沦为奴隶。罗马将迦太基城付之一炬,宫殿、仓库、大型兵工厂上的熊熊烈火烧了两个星期。

在血腥的战争中,罗马扩张了自己的势力。公元前2世纪中叶以后,罗马已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然而,罗马共和国内部的各种矛盾也随之激化。

角斗士暴动

罗马战胜迦太基后,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但是,随着罗马霸权的确立,罗马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日趋激化。

归纳起来,有四大矛盾: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罗马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罗马奴隶主与平民,以及意大利同盟者之间的矛盾;罗马统治者上层之间的矛盾。

在这些矛盾中,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最为尖锐。因此,奴隶起义拉开了罗马共和国内乱的序幕。

奴隶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斯巴达克起义则是其中规模宏大、影响力巨大的一次。

这次起义的领袖叫斯巴达克,色雷斯人。公元前80年,他在色雷斯反对罗马征服的战争中不幸被俘。因为多次逃亡,被卖为奴隶。

此时,罗马雄踞地中海,疆域广阔,奴隶制经济繁荣。这种繁荣,靠的是对奴隶的压迫和剥削。在当时的古罗马,奴隶贵族盛行在大剧场,或专门的比赛场上观看一种血腥野蛮的竞技游戏——角斗。参加角斗的,都是身体强健的奴隶。他们实际上就是被判了死缓的犯人,戴着沉重的脚链,被严加看管。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训练刺杀,强健体魄,然后到竞技场上与对方搏杀,要么杀死对方,要么被对方杀死。贵族们则以此为乐,甚至拿比赛胜负进行豪赌。

在罗马中部的卡普亚城,有一所专门训练角斗士的学校。身材魁梧、臂力过人的斯巴达克被这所学校买下,做了角斗士。

角斗士奴隶遭受着非人的待遇,罗马贵族以其互相残杀作为娱乐的暴行,激起了斯巴达克和同伴的无比愤慨。斯巴达克鼓动同伴,与其以生命在角斗场上冒险,不如为自由而去担当哪怕最大的风险!

在斯巴达克的鼓动下,200名角斗奴决意暴动。不幸的是,事情泄露。斯巴达克当机立断,提前行动。公元前73年的一个夜晚,斯巴达克率领角斗奴,手持厨房的刀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死卫兵,逃出城市,躲进了附近的维苏威深山。

起义者推选斯巴达克为首领,高卢人克利克苏斯、日耳曼人恩诺马乌斯为副将,成立了斯巴达克起义军。

一开始,这支起义军并未引起罗马元老院的注意,因为奴隶逃亡在罗马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因此,起义军获得了积聚力量的时间。他们在短短几个月里,不仅缴获了当地驻军的大量武器,而且还从附近庄园、城市补充了大批的给养。

起义军纪律严明,深得奴隶与贫民的欢迎和支持。队伍迅速壮大,发展到1万多人。

起义军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使越来越多的奴隶主惶恐不安。元老院决定迅速歼灭起义军。于是,在公元前72年春,元老院派行政长官克劳狄乌斯前去征剿。

克劳狄乌斯率领3000兵马,抵达维苏威山后,立即切断了起义军的退路,将起义军围困在悬崖峭壁之上,妄图逼迫起义军投降。然而,斯巴达克因地制宜,让起义军用山上野葡萄藤编成绳梯,然后沿绳下到山脚,绕至罗马军后方,发动突袭,出奇制胜。

维苏威一战,打击了罗马军官的嚣张气焰,起义军士气大增,名声大震。

斯巴达克深谋远虑,因势利导,扩建武装,吸收了前来投奔的坎佩尼亚地区的奴隶以及破产的农牧民,把军队整编成投枪兵、主力兵、后备兵和骑兵。

元老院十分惊慌,又派遣1万多人,兵分三路,前去剿灭起义军。罗马大军主帅瓦里尼乌斯,采用分进合围的战术,将起义军逼到一个荒无人烟、崎岖难行的山区角落,并且在起义军前方扎营下寨,企图困死起义军。

此时,起义军因为连续作战,已筋疲力尽,兵器损耗也非常厉害,加之粮食殆尽,气候变冷,形势十分危急。他们能否渡过难关,战胜罗马军队呢?请看下篇——悲壮的斯巴达克。

(本章完)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