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天灾不可阻,但人祸可以
三日之后,郑国带着手下三十余名水师,乘着皇帝特赐的四马青铜车,在王陵所率一千精锐飞骑护卫下隆隆东去了。王贲与马兴立即齐头并进:王贲领决通川防,马兴领旧漕渠疏浚。
由于两事均不涉水路勘察等新渠路开通,故王贲与马兴商议过后以战事筹划,采取了统筹之法:以郡县为本,凡受益之郡县,以郡丞亲率民力施工;王贲马兴各向每郡派出两名水工,各率一千军士,督导查验两**程,均以一年为限,务须完工。水事涉及民生,各郡县不敢也不想怠慢。作为受益者,各郡民众更是无不踊跃赴工。
川防者,江河之堤防也。自古江河天成,本无人工堤防。夏商周三代,但有治水都是疏通入流人海,也无筑堤拦水之事。自春秋开始,因周天子王权衰落导致诸侯分治,各诸侯国内便逐渐兴起了在各自境内的江河修筑堤防。这种堤防在当时主要起两种作用:第一种是对于可灌农田之水流,上游筑堤拦截以断下游他国用水,如"东周欲种稻,西周不放水"的两周争斗;第二种在水量丰沛的大河大江,则是筑堤拦水以逼向他国为害,或淹没他国农田,或吞噬他国民居。两种川防之中,尤以后者为甚。
秦国关中水系相对自成一体,国土几乎独据渭水全程,故无川防战之事。而自函谷关外开始,与黄河相关的周、韩、魏、赵、燕、齐,都曾经壅防百川,各以自利,同时为害他国。
黄河东岸,**两国地势高,齐国地势低下。为防**两国河段的洪水淹没本国农田。齐国在距离河岸二十五里处修筑了一道大堤,从此只要河水大涨,东溢遇到齐国大堤,便西卷回来,反而淹没了地势高的**农田。
有着地利对**两国自然不满意,会商之后两国共同筑起了一道大堤,也是筑在距离河岸二十五里处,只不过方位不是正对。如此,河水但涨,便在两条堤防间游荡。而汛期一过,两条堤防之间便积起了厚厚的淤泥。长此以往,这里渐渐隆起成为美田。三国民众纷纷进入堤防耕田,无洪水之时除了争夺耕田,倒也平安无害。
民众为了牢固占据耕田,便在其上盖起了房子,聚成了村落。然而遇到大洪水时,则冲毁堤防连带房屋一齐淹没,死人无算。于是,三国便在原堤防处后退,再度建起更高的堤防以自救,以致堤防渐渐逼近了城郭,一旦堤防再度被冲毁,大水冲进城里,民众便只能住在水中排水自救了,为此淹死者不计其数。
处下者不愿让地给洪水以出路,处高者不愿下游筑堤而洪水倒卷,各以堤防为战,致百姓长期遭殃。
战国另一堵截洪水的恶例,是魏国丞相白圭。白圭乃战国初期名相,然由于商旅出身,大约利害之心甚重,于是在大河修筑了堤防,将洪水逼向了他国。孟子当年曾当面指斥了白圭的做法:"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以四海为壑。今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
后来 魏国走到穷途末路,企图龟缩到城高池深的大梁城中与秦国僵持不下。
当时领兵征讨魏国的正是王贲,大梁城确实城高池深,其内又存有大量的粮食,足够魏国苟延残喘个三五年。当时韩、赵、燕三国陆续为秦所灭,只要剪灭魏国,天下便只剩下齐、楚两国。楚国是块儿硬骨头,在啃这块儿硬骨头之前,秦国肯定要扫除一切后顾之忧。
当时王贲陷入两难的困境,若是强攻最后固然能攻下来当时士卒死伤不是秦国能接受的。对于鸡肋一样的魏国,秦国并不想在它身上消耗太过多兵力。但不攻的话魏国对于秦国来说又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嬴政看过王贲送回来的军报后,也感到很头疼,遂招来群臣商议对策。
魏王假虽不是明君,但是在他在位期间,将魏国都城那大梁城造成了一个乌龟壳。在修筑城墙挖深城池的时候,魏王假吸取赵国被灭的教训在大梁城内囤积了大量的粮食。等秦军攻来时,魏王假所做的一切都开始奏效。为了防止秦国再施反间计,魏王假甚至命人将东南西北四个城门用砖石砌死。进出大梁城只能走狭窄的水道,这样一来既不影响百姓出入,由断绝了大军偷袭的可能。
后来秦子戈给出了水淹的办法,当时郑国也在场。他不是没想说这样做有围天道,但是他知道此法对大秦来说是最有利的,魏国的百姓是人民,秦军的将士亦是人命。
待到嬴政派出的使者带着克魏之策离开咸阳后,郑国入宫拜见了秦王嬴政。其上书痛切云:"秦一天下之势已成,此战过后务必戒绝以水为战之法。战国各以川防阻隔水道,水利皆无,水害百生,有违天道,莫此为甚!洪水不能分之,河溢不能泄之,尽堵尽截,天下万民终将为鱼鳖哉!"
嬴政也是明白人,郑国能在使者离开后再来找自己实在难能可贵。当时,秦王嬴政慨然拍案决断:"秦国但一天下,定然决通战国川防。天灾不可阻,但人祸可以。寡人一统华夏后,定要人为水害在我华夏绝迹!"
如今嬴政派王贲去决通川防,正是要履行当初的承诺。
此等工程大得人心,无论曾经敌对的民众有过多少仇怨,民众群体的宽厚都在此刻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百姓或许不曾读过诗书,但是他们心中明白决通川防最大的获益者正是他们自己。
等待各郡县向治下的民众颁布决通川防的法令后,各郡县民力无不欣然认同官府的这一做法。哪怕是得堤防暂时益处而尚在耕耘堤防内淤田之民户,也都拭着泪水抛离家园,搬到了新居,拿起了锹耒,开掘堤防。一路走来王贲看得是万般感慨,对于自己当初开掘河水淹灌大梁之作为有了一种深深的悔意。虽然水淹大梁城的主意不是他提出来的,但是开掘河水的命令确是他亲口下的。
在王贲奉命决通川防的时候,秦子戈也带着星图风风火火的赶回了墨家机关城。 展开全部内容
由于两事均不涉水路勘察等新渠路开通,故王贲与马兴商议过后以战事筹划,采取了统筹之法:以郡县为本,凡受益之郡县,以郡丞亲率民力施工;王贲马兴各向每郡派出两名水工,各率一千军士,督导查验两**程,均以一年为限,务须完工。水事涉及民生,各郡县不敢也不想怠慢。作为受益者,各郡民众更是无不踊跃赴工。
川防者,江河之堤防也。自古江河天成,本无人工堤防。夏商周三代,但有治水都是疏通入流人海,也无筑堤拦水之事。自春秋开始,因周天子王权衰落导致诸侯分治,各诸侯国内便逐渐兴起了在各自境内的江河修筑堤防。这种堤防在当时主要起两种作用:第一种是对于可灌农田之水流,上游筑堤拦截以断下游他国用水,如"东周欲种稻,西周不放水"的两周争斗;第二种在水量丰沛的大河大江,则是筑堤拦水以逼向他国为害,或淹没他国农田,或吞噬他国民居。两种川防之中,尤以后者为甚。
秦国关中水系相对自成一体,国土几乎独据渭水全程,故无川防战之事。而自函谷关外开始,与黄河相关的周、韩、魏、赵、燕、齐,都曾经壅防百川,各以自利,同时为害他国。
黄河东岸,**两国地势高,齐国地势低下。为防**两国河段的洪水淹没本国农田。齐国在距离河岸二十五里处修筑了一道大堤,从此只要河水大涨,东溢遇到齐国大堤,便西卷回来,反而淹没了地势高的**农田。
有着地利对**两国自然不满意,会商之后两国共同筑起了一道大堤,也是筑在距离河岸二十五里处,只不过方位不是正对。如此,河水但涨,便在两条堤防间游荡。而汛期一过,两条堤防之间便积起了厚厚的淤泥。长此以往,这里渐渐隆起成为美田。三国民众纷纷进入堤防耕田,无洪水之时除了争夺耕田,倒也平安无害。
民众为了牢固占据耕田,便在其上盖起了房子,聚成了村落。然而遇到大洪水时,则冲毁堤防连带房屋一齐淹没,死人无算。于是,三国便在原堤防处后退,再度建起更高的堤防以自救,以致堤防渐渐逼近了城郭,一旦堤防再度被冲毁,大水冲进城里,民众便只能住在水中排水自救了,为此淹死者不计其数。
处下者不愿让地给洪水以出路,处高者不愿下游筑堤而洪水倒卷,各以堤防为战,致百姓长期遭殃。
战国另一堵截洪水的恶例,是魏国丞相白圭。白圭乃战国初期名相,然由于商旅出身,大约利害之心甚重,于是在大河修筑了堤防,将洪水逼向了他国。孟子当年曾当面指斥了白圭的做法:"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以四海为壑。今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
后来 魏国走到穷途末路,企图龟缩到城高池深的大梁城中与秦国僵持不下。
当时领兵征讨魏国的正是王贲,大梁城确实城高池深,其内又存有大量的粮食,足够魏国苟延残喘个三五年。当时韩、赵、燕三国陆续为秦所灭,只要剪灭魏国,天下便只剩下齐、楚两国。楚国是块儿硬骨头,在啃这块儿硬骨头之前,秦国肯定要扫除一切后顾之忧。
当时王贲陷入两难的困境,若是强攻最后固然能攻下来当时士卒死伤不是秦国能接受的。对于鸡肋一样的魏国,秦国并不想在它身上消耗太过多兵力。但不攻的话魏国对于秦国来说又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嬴政看过王贲送回来的军报后,也感到很头疼,遂招来群臣商议对策。
魏王假虽不是明君,但是在他在位期间,将魏国都城那大梁城造成了一个乌龟壳。在修筑城墙挖深城池的时候,魏王假吸取赵国被灭的教训在大梁城内囤积了大量的粮食。等秦军攻来时,魏王假所做的一切都开始奏效。为了防止秦国再施反间计,魏王假甚至命人将东南西北四个城门用砖石砌死。进出大梁城只能走狭窄的水道,这样一来既不影响百姓出入,由断绝了大军偷袭的可能。
后来秦子戈给出了水淹的办法,当时郑国也在场。他不是没想说这样做有围天道,但是他知道此法对大秦来说是最有利的,魏国的百姓是人民,秦军的将士亦是人命。
待到嬴政派出的使者带着克魏之策离开咸阳后,郑国入宫拜见了秦王嬴政。其上书痛切云:"秦一天下之势已成,此战过后务必戒绝以水为战之法。战国各以川防阻隔水道,水利皆无,水害百生,有违天道,莫此为甚!洪水不能分之,河溢不能泄之,尽堵尽截,天下万民终将为鱼鳖哉!"
嬴政也是明白人,郑国能在使者离开后再来找自己实在难能可贵。当时,秦王嬴政慨然拍案决断:"秦国但一天下,定然决通战国川防。天灾不可阻,但人祸可以。寡人一统华夏后,定要人为水害在我华夏绝迹!"
如今嬴政派王贲去决通川防,正是要履行当初的承诺。
此等工程大得人心,无论曾经敌对的民众有过多少仇怨,民众群体的宽厚都在此刻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百姓或许不曾读过诗书,但是他们心中明白决通川防最大的获益者正是他们自己。
等待各郡县向治下的民众颁布决通川防的法令后,各郡县民力无不欣然认同官府的这一做法。哪怕是得堤防暂时益处而尚在耕耘堤防内淤田之民户,也都拭着泪水抛离家园,搬到了新居,拿起了锹耒,开掘堤防。一路走来王贲看得是万般感慨,对于自己当初开掘河水淹灌大梁之作为有了一种深深的悔意。虽然水淹大梁城的主意不是他提出来的,但是开掘河水的命令确是他亲口下的。
在王贲奉命决通川防的时候,秦子戈也带着星图风风火火的赶回了墨家机关城。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