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No?74(1/3)
巴巴罗萨计划:是一个目标相互矛盾的计划。计划规定:德国国防军必须在对英国战争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远征将苏联击败。德军的进攻终止线是阿尔汉格尔斯克至伏尔加河,尔后建立一个防线。迅速占领莫斯科的原因是,攻占该城,意味着政治和经济上的决定性胜利。此外还意味着苏联丧失了最重要的铁路枢纽。看来德军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莫斯科,并尽快向东推进,直到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一线。
但是,“巴巴罗萨计划”又根据希特勒规定:中央集团军群在粉碎白俄罗斯境内的苏军后,应“以强大的快速部队转而向北”,协同北方集团军群,消灭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占领列宁格勒,然后再进攻莫斯科。这显然与迅速占领莫斯科的要求相矛盾,其目标变成波罗的海地区的苏军。对于南方集团军群,希特勒要求它“提前攻占在国防经济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的顿涅茨盆地”。显然该集团军群的目标是经济上的。
突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航空母舰机动部队对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实施了战略突袭,这一事件被称为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主要海军基地,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南端,东距美国圣佛朗西斯科(旧金山)2090海里,西距日本横滨3400海里,是美国通往亚洲和澳洲的交通枢纽。该基地设施完备,有大型修船厂和油库等。为了遏制日本的扩张,美国太平洋舰队自1940年夏季开始就以珍珠港为基地,活动于太平洋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欧洲战局的进展和《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为了夺取美、英、荷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殖民地,日本加速了南进的战争准备。1941年初,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三本五十六上将拟订了袭击珍珠港的计划。
这个计划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企图是:以突然袭击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夺取制海、制空权,消除对日本南进的威胁。为此,日本组成以联合舰队为核心,由14艘作战舰只作掩护,3艘潜艇作先导,7艘油船提供补给的机动部队。这支机动部队由第1航空舰队司令南云忠一直接指挥。
南云忠一做了详细的计划和战前准备:在突击日日出前的1~2小时,部队抵达瓦胡岛以北约200海里海域。然后船载机出动,袭击珍珠港内的美国舰船和岸上航空基地。突袭结束后,出战部队立即撤离,返回日本内海。同时,为监视美军舰船行动,并防止其逃逸,南云忠一另外派出27艘潜艇组成先遣部队,事先潜入夏威夷海区,担任侦察、监视和截击任务。此外,5艘特种潜艇在作战海域配合舰载机攻击港内的美军舰船。
在准备过程中,日本派遣间谍搜集珍珠港和太平洋舰队的情报,并对突击
部队进行严格训练。与此同时,日军还对航空鱼雷进行改装,使之适于在珍珠港空投。为达到突然性,日本利用谈判作为掩护,采取伪装和保密措施隐蔽其作战企图;机动部队则选择航程较远且冬季多风暴的北航线隐蔽航渡。袭击日确定在12月7日。
美国受孤立主义影响,推行“先欧后亚”战略,希望通过谈判缓解美日矛盾,并认为日本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珍珠港驻军低估了日本海军远洋作战能力,缺乏警惕,疏于戒备。
1941年12月7日清晨,瓦胡岛上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飞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机场上,军舰被洗刷得干干净净,列队排在码头上。谁也没想到,一场大灾难正悄悄降临。
12月7日4时30分,日本的机动部队在瓦胡岛以北约230海里的海域展开。特种潜艇已在珍珠港附近活动。
5时30分,日本机动部队发现港内舰船密集,岛上各机场飞机成排,高炮阵地只有少数人执勤,舰艇没有防空设备。
6时,日军从6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7时53分,发回“虎、虎、虎”的信号,表示奇袭成功。此后,第二攻击波的168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击。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中,4艘被击沉,1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数千名官兵伤亡。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
但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3艘航空母舰因出海执勤而免遭袭击,岸上油库和重要设施也未被击中,这为太平洋舰队的重建保存了力量。
“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给美国太平洋舰队以重创,掌握了太平洋上的制海、制空权,为进攻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荷属东印度创造了条件。而美国也在1941年12月8日宣布对日作战,将强大的国家机器转入了战时的轨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斯大林格勒生死战
莫斯科战役之后,漫长的苏德战线相对地沉寂下来。双方都在厉兵秣马,准备更大规模的战役,以争夺战略主动权。此时的德军已无力在苏联发动全线进攻,被迫将兵力集中于南线,准备围攻斯大林格勒。
德军集中了40个师的精锐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把100多万颗炸弹投向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筑几乎全被炸毁。
1942年9月13日,德军17万人、500辆坦克向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苏军发起猛攻。德军在几个地段突破苏军防线,进入市区阵地。
在这危急的时刻,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苏联人几乎全民皆兵,在废墟中冲军市区与德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冲上去。一场最为残酷、最为
激烈的市区争夺战开始了。
9月14日,争夺市中心的激战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德军死亡惨重。据守斯大林格勒的苏军战士,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和德军浴血奋战。
为了争夺火车站,德苏双方交战激烈。一周内火车站13次易手。为了争夺被德军占领的马耶夫岗高地,近卫军猛扑高地东面的陡峭斜坡,冲入战壕与德军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终于夺回了高地。
守卫巴甫洛夫大楼的激战持续了58个昼夜,德军用火炮、迫击炮进行射击,还派飞机向楼房轰炸。楼房虽然被炸得面目全非,却始终未被摧毁。苏军坚守楼房,给德军一次又一次的还击。
7?5万名苏联姑娘成为高射炮手、无线电兵、卫生员和护士,她们把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拖拉机厂的工人一边反击敌人,一边在弹片横飞的车间里坚持生产。人人都是战士,到处都是战场。德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希特勒原想速战速决,但斯大林格勒人民的顽强反击,使德军陷入困境。从9月13日起到26日,德军每天几乎伤亡3000多人,但仍然不能占领全城。德军的士气一天天低落下去。
严寒的冬季终于来到了,毫无过冬准备的德国士兵陷入饥寒交迫中,很多士兵被冻死,德国的战斗力一天天衰弱下去。战争的形势逐渐开始变化。
11月19日,苏联红军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斯大林发布了大反攻的命令。
11月23日,苏军把33万德军困在包围圈中。德军弹尽粮绝,他们处在死亡的恐惧之中。德军司令鲍罗斯向希特勒发出突围撤退的请求。希特勒却下令,德军必须死守阵地。鲍罗斯陷入万分绝望的情绪中,他向希特勒发出最后一份急电:部队将于24时内崩溃。希特勒在万般无奈之下,急忙发出一份电令,升鲍罗斯为陆军元帅,其余117名军官也各升一级。希特勒希望通过封功加爵,加强德军将士光荣殉职的决心。
然而,接到电令的鲍罗斯彻底失去了希望。
1943年2月2日,坚持了6个月的斯大林格勒生死大会战终于结束。9万多名德国官兵,其中包括鲍罗斯在内的24名高级将领,穿着单薄的衣衫,抓紧裹在身上的满是血污的毛毯,在零下24摄氏度的严寒下,一瘸一拐地走向寒冷的西伯利亚战俘营。
斯大林格勒战役给希特勒麾下的德军以致命的打击。德军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进攻,他们一步步后退,开始走下坡路。苏联红军则开始大反攻,陆续收复失地,并攻入德国本土。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从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中,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也坚定了彻底打败德国的信心。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本章完)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