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转战地中海一
就在蒙特率领新型航空母舰编队在墨西哥湾进行大规模演习的当天,欧洲战场地中海战区传来了盟军大捷的胜利战报。英美联军在突尼斯战役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盟军攻占了突尼斯和比塞大,约10万德军和15万意军向盟军投降。突尼斯战役的胜利,象征着北非战场盟军最终胜出,盟军反攻欧洲大陆的条件已经初步成熟。
早在43年初盟军司令部就在酝酿“赫斯基”计划(又称爱斯基摩人计划),该计划的战略意图包括:一是试图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二是扫清地中海中部的轴心国部队;三是减轻苏德战场上苏军的压力;四是为美国在欧洲的“围歼”计划锻炼部队。
1943年5月11日,北非胜局已定,丘吉尔第三次访问美国,敦促罗斯福说服马竭尔同意进攻西西里岛。5月下旬丘吉尔、马竭尔、艾森豪威尔、亚历山大等在阿尔及尔召开军事会议,英美双方经过反复商讨,会议决定:进攻西西里岛,成功后即攻入意大利本土,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为下一步横渡英吉利海峡作准备。
五月底正是春暖花开的日子,也是地中海一年中气候比较适合舰队航行的日子。在墨西哥湾的演习获得完满成功后,新型航空母舰编队便接到了前往地中海参战的军部命令。对于这支新舰队的调动,在美军高层中曾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以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为首的将领强烈要求把新航空母舰调到太平洋战区加强太平洋舰队的实力,而以艾森豪威尔和金上将为首的将领则认为应该把舰队投入到地中海战区,为盟军开辟欧洲战场保驾护航。最后还是罗斯福总统亲自出面,才平息了这场争论。
从战略上来说,先欧后亚已是不容更改的策略,在这时开辟欧洲战场更是难得的大好时机。从战术上来说,太平洋战区的情况已经趋于稳定,日本的联合舰队已经失去在短时间内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能力,但这并不代表日本联合舰队就没有再战的能力,拿刚组建的新航空母舰编队去同它对战,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反观欧洲地中海及大西洋的情况,德国和意大利的海军并没有日本海军那么强大,在同英国引以为傲的大不列颠帝国舰队的长期较量中,已逐渐落于下风。
从锻炼舰队积累实战经验的角度出发,把新舰队投入地中海是上选。按计划美国将在未来一年里陆续组建几支相同规模的航空母舰编队,只要把这支新舰队培养好,就能作为它们的榜样。(事实上二次大战期间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共有17艘建成服役,再加上“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和吨位更小一些的护航航母的大量建成投入使用,美国强大的舰队足可以同时应付两个战场上的战斗。)
人生得意的时候并不多,坐在自己的旗舰“约克城”号航空母舰舰桥指挥室的高脚指挥座椅上,透过战舰舷窗,观看自己的庞大舰队在大海上破浪前进,是蒙特自认为人生最为得意的时候之一。
此时的蒙特正一边听取情报官关于舰队通过直布罗陀海峡时的情况汇报,一边拿着军用望远镜观看舰队各舰之间的排列。经过近半个月的长途远航,蒙特率领的第88特混舰队,平安地横跨了整个大西洋,顺利地穿越了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到地中海。
第88特混舰队,下辖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两艘“埃塞克斯”号和“约克城”号;由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改建而成的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四艘(每艘可载45架飞机),分别是“独立”号、“普林斯顿”号、“贝劳伍德”号、“考佩斯”号;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两艘“巴尔的摩”号和“波士顿”号;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七艘,分别是“克利夫兰”号、“哥伦比亚”号、“蒙彼利埃”号、“丹佛”号、“托莱哈斯”号、“伯明翰”号、“莫比尔”号;弗莱彻级驱逐舰33艘(舰名就不详细写了);大型油轮一艘;警戒潜艇六艘。从舰队战舰的组成上可以看出,舰队中的所有战舰都是美国在42年底至43年4月初建成投入现役的。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处女航,同时也是美国军工业的一次大检阅。
正午时分,红日当空高悬,和煦的阳光照射到正在平静的地中海海上航行的庞大舰队上,钢铁打造的舰船反射阳光,发出闪闪的光芒。巍峨的舰身在望远镜中看来更觉雄壮威武,战舰在大海上航行所留下的长长浪花水流,在阳光的折射下成为一道道七彩的长带。
“传我命令,全舰队从新组成环型密集防御队列。”舰队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后,蒙特把手上的望远镜放了下来,第一时间向身边的传令官下达了从新整队的命令。作为舰队的司令官蒙特可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大意,刚才为了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舰队是以一路纵队的队列通过的。现在必须把它改回环型队列,这样有利于海上防御。
“护航巡洋舰起飞侦察机侦察,加强反潜艇攻击警戒。”庞大舰队在海上变换队形队列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完成。虽然在前方有警戒潜艇开路,又有由10艘驱逐舰组成的预警编队在舰队外围巡逻,蒙特还是不放心,遂下达命令让巡洋舰上的侦察机起飞侦察。(特混舰队在普通航行时,都是由担任护航的巡洋舰或战列舰派出侦察机侦察。只有在接敌的情况下才从航空母舰上起飞侦察机。)
按照军部的指令,第88特混舰队必须在5月30日前抵达地中海南岸的阿尔及尔。相对于横跨大西洋的航程来说,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后,距离阿尔及尔的航 航程已经不远了。但正因为如此,作为舰队指挥官,蒙特不得不多几个心眼,在过去的三个月里,盟国同德国在大西洋上展开了大规模的潜艇战和反潜艇战。据情报显示,由于德国u型潜艇在43年5月在大西洋遭受了盟军的沉重打击,德国u型潜艇有可能把攻击的重点转移到风险较少的地中海海域。舰队在大西洋航行时也曾发现过德国u型潜艇的踪迹,但并没能及时把它消灭在海底里。虽然德国的u型潜艇通常只向商船船队下手,很少向战舰舰队发起攻击,但谨慎一点还是很有必要的。
由通过直布罗陀海峡时的纵队队形,改变成为以航空母舰为中心,重巡洋舰,轻巡洋舰为护卫序列,驱逐舰为警戒序列的环形多层次防御队列,有一整套步骤和方法。蒙特的一句改变舰队队列的命令,可把各战舰舰长忙了个不可开交。由于需要保持无线电静默,各战舰之间只能通过旗语来传递信息。先是吨位较少的驱逐舰从纵队中驶出,向舰队外围驶去,构成一个圆形的警戒防御网。然后是航空母舰互相之间进行靠拢,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再在航空母舰外围形成防御圈。这一个步骤是最危险的,因为大吨位的战舰控制起来比较困难,舰与舰之间必须保留一定的空间,两舰之间距离太近容易发生碰撞事故,距离得太远又会减低防空掩护时的效果。改变特混舰队队列比开炮攻击、飞机升降,还更能体现出一支舰队的整体协调能力。
眼看着特混舰队的环形防御圈即将顺利完成,蒙特的面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仅仅花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由50艘大小战舰组成的舰队便完成了队形转换,这充分说明特混舰队训练有素。环形防御一但形成,就算遇到敌人的偷袭也不会束手无策。
“警报!七点钟方向发现来历不明的潜艇,方位xx,xx,xx。”就在特混舰队环形防御圈就快完成的时候,从巡洋舰上起飞的侦察机,发回了紧急报告,战斗警号声迅速在特混舰队的各艘战舰上拉响。
“来得好,这次来了就别想再回去了。”就知道在大西洋时没能把那艘发现自己舰队的u型潜艇干掉,一定会惹来麻烦。对方如果想向自己的舰队攻击,穿越直布罗陀海峡后是对方唯一的机会。潜艇虽少,但威胁却是极大。瓜岛战役中,美国的“萨拉托加”号和“黄蜂”号航空母舰便是被日本的潜艇击伤和击沉的。德国的u型潜艇比日本的潜艇要先进,其采取的“狼群”战术更加把潜艇的威力发挥到极限。幸好蒙特早有准备,不然现在就不会如此有信心了。
蒙特没有估计到,这次来袭击他们的不是普通的“狼群”潜艇,而是德国元帅邓尼茨手下赫赫有名的代号“法国太子”的潜艇群,这是一个由11艘新式u型潜艇组成的“狼群”在这个月,德国已经蒙受了被盟军击沉36艘u型潜艇的巨大损失,但相对来说德军击沉盟军的船舶吨位却大幅下降,面对这样的损失邓尼茨无法向希特勒交代。当邓尼茨接到发现美国航空母舰编队的报告后,立即指示不惜一切代价击沉美国航空母舰,要是能把美国航空母舰送进海底,在希特勒面前就好说话了。
“命令驱逐舰第一小队向敌潜艇方位全速靠近,投掷深水炸弹,逼使对方浮上海面。”蒙特双手一搓下达了命令。美国新一代的战舰上,已经全面安装了舰载雷达,担任护航反潜任务的驱逐舰还安装了高频无线电测向仪。而一种经过改进后的波长为10厘米的先进反潜雷达更是被安装到舰载轰炸机上,这种雷达能在茫茫大海里找到罐头盒子大小的金属物体,潜望镜就更不在话下了。这就是盟军在大西洋反潜艇战中占了上风的原因,也是蒙特有持无恐的原因。
“命令第二第三航空母舰分队的鱼雷机中队轮流起飞升空,担任反潜艇警戒和攻击任务。”为了方便指挥,蒙特把埃塞克斯级的两艘航空母舰编为第一航母分队,独立级的航空母舰每两艘编为一个分队。在四艘独立级航空母舰上,早已挂了反潜炸弹的鱼雷机,接到命令后立即起飞升空,执行反潜任务。第二航母分队率先起飞二十架tbf“复仇者”式鱼雷轰炸机,按照反潜预案将在受到潜艇威胁时,由第二第三航母分队轮流起飞战机,保持空中反潜打击力量。
还没等驱逐舰第一小队的三艘驱逐舰到达侦察机报告的海域方位,被发现的德军u型潜艇已经迅速转舵逃走,驱逐舰扑了个空。
蒙特当然不会就这么幼稚地认为德国的“狼群”会如此轻易地放过他的特混舰队,既然对方明知道自己是战舰编队,还第二次前来探查,必定不会放过进攻的机会。
“加快完成环形密集防御队列,继续保持反潜战斗警戒。”蒙特坐在旗舰“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的舰桥指挥室里,手指轻轻地在指挥桌上敲打着,眼睛盯着挂在指挥室船舱壁上的地中海海图仔细观看着。
这时特混舰队的作战参谋们已经在弗朗西斯的带领下,紧张地讨论和分析着即将可能发生的战斗及应对方法,标图参谋开始尽职责在海图上标出代表己方舰队及敌方舰队的标记。
潜艇与水面战舰之间的战斗是最复杂的,也是舰队指挥官最不希望碰到的。因其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指挥官不容易分析判断,小小的失误便有可能导致重大的损失。看来自己指挥的特混舰队,第一场战斗便要面对这个意料之外的挑战。能不能挫败德国u型潜艇的围攻,让舰队平安到达阿尔及尔,自己真需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疏忽不得。 展开全部内容
早在43年初盟军司令部就在酝酿“赫斯基”计划(又称爱斯基摩人计划),该计划的战略意图包括:一是试图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二是扫清地中海中部的轴心国部队;三是减轻苏德战场上苏军的压力;四是为美国在欧洲的“围歼”计划锻炼部队。
1943年5月11日,北非胜局已定,丘吉尔第三次访问美国,敦促罗斯福说服马竭尔同意进攻西西里岛。5月下旬丘吉尔、马竭尔、艾森豪威尔、亚历山大等在阿尔及尔召开军事会议,英美双方经过反复商讨,会议决定:进攻西西里岛,成功后即攻入意大利本土,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为下一步横渡英吉利海峡作准备。
五月底正是春暖花开的日子,也是地中海一年中气候比较适合舰队航行的日子。在墨西哥湾的演习获得完满成功后,新型航空母舰编队便接到了前往地中海参战的军部命令。对于这支新舰队的调动,在美军高层中曾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以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为首的将领强烈要求把新航空母舰调到太平洋战区加强太平洋舰队的实力,而以艾森豪威尔和金上将为首的将领则认为应该把舰队投入到地中海战区,为盟军开辟欧洲战场保驾护航。最后还是罗斯福总统亲自出面,才平息了这场争论。
从战略上来说,先欧后亚已是不容更改的策略,在这时开辟欧洲战场更是难得的大好时机。从战术上来说,太平洋战区的情况已经趋于稳定,日本的联合舰队已经失去在短时间内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能力,但这并不代表日本联合舰队就没有再战的能力,拿刚组建的新航空母舰编队去同它对战,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反观欧洲地中海及大西洋的情况,德国和意大利的海军并没有日本海军那么强大,在同英国引以为傲的大不列颠帝国舰队的长期较量中,已逐渐落于下风。
从锻炼舰队积累实战经验的角度出发,把新舰队投入地中海是上选。按计划美国将在未来一年里陆续组建几支相同规模的航空母舰编队,只要把这支新舰队培养好,就能作为它们的榜样。(事实上二次大战期间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共有17艘建成服役,再加上“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和吨位更小一些的护航航母的大量建成投入使用,美国强大的舰队足可以同时应付两个战场上的战斗。)
人生得意的时候并不多,坐在自己的旗舰“约克城”号航空母舰舰桥指挥室的高脚指挥座椅上,透过战舰舷窗,观看自己的庞大舰队在大海上破浪前进,是蒙特自认为人生最为得意的时候之一。
此时的蒙特正一边听取情报官关于舰队通过直布罗陀海峡时的情况汇报,一边拿着军用望远镜观看舰队各舰之间的排列。经过近半个月的长途远航,蒙特率领的第88特混舰队,平安地横跨了整个大西洋,顺利地穿越了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到地中海。
第88特混舰队,下辖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两艘“埃塞克斯”号和“约克城”号;由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改建而成的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四艘(每艘可载45架飞机),分别是“独立”号、“普林斯顿”号、“贝劳伍德”号、“考佩斯”号;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两艘“巴尔的摩”号和“波士顿”号;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七艘,分别是“克利夫兰”号、“哥伦比亚”号、“蒙彼利埃”号、“丹佛”号、“托莱哈斯”号、“伯明翰”号、“莫比尔”号;弗莱彻级驱逐舰33艘(舰名就不详细写了);大型油轮一艘;警戒潜艇六艘。从舰队战舰的组成上可以看出,舰队中的所有战舰都是美国在42年底至43年4月初建成投入现役的。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处女航,同时也是美国军工业的一次大检阅。
正午时分,红日当空高悬,和煦的阳光照射到正在平静的地中海海上航行的庞大舰队上,钢铁打造的舰船反射阳光,发出闪闪的光芒。巍峨的舰身在望远镜中看来更觉雄壮威武,战舰在大海上航行所留下的长长浪花水流,在阳光的折射下成为一道道七彩的长带。
“传我命令,全舰队从新组成环型密集防御队列。”舰队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后,蒙特把手上的望远镜放了下来,第一时间向身边的传令官下达了从新整队的命令。作为舰队的司令官蒙特可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大意,刚才为了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舰队是以一路纵队的队列通过的。现在必须把它改回环型队列,这样有利于海上防御。
“护航巡洋舰起飞侦察机侦察,加强反潜艇攻击警戒。”庞大舰队在海上变换队形队列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完成。虽然在前方有警戒潜艇开路,又有由10艘驱逐舰组成的预警编队在舰队外围巡逻,蒙特还是不放心,遂下达命令让巡洋舰上的侦察机起飞侦察。(特混舰队在普通航行时,都是由担任护航的巡洋舰或战列舰派出侦察机侦察。只有在接敌的情况下才从航空母舰上起飞侦察机。)
按照军部的指令,第88特混舰队必须在5月30日前抵达地中海南岸的阿尔及尔。相对于横跨大西洋的航程来说,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后,距离阿尔及尔的航 航程已经不远了。但正因为如此,作为舰队指挥官,蒙特不得不多几个心眼,在过去的三个月里,盟国同德国在大西洋上展开了大规模的潜艇战和反潜艇战。据情报显示,由于德国u型潜艇在43年5月在大西洋遭受了盟军的沉重打击,德国u型潜艇有可能把攻击的重点转移到风险较少的地中海海域。舰队在大西洋航行时也曾发现过德国u型潜艇的踪迹,但并没能及时把它消灭在海底里。虽然德国的u型潜艇通常只向商船船队下手,很少向战舰舰队发起攻击,但谨慎一点还是很有必要的。
由通过直布罗陀海峡时的纵队队形,改变成为以航空母舰为中心,重巡洋舰,轻巡洋舰为护卫序列,驱逐舰为警戒序列的环形多层次防御队列,有一整套步骤和方法。蒙特的一句改变舰队队列的命令,可把各战舰舰长忙了个不可开交。由于需要保持无线电静默,各战舰之间只能通过旗语来传递信息。先是吨位较少的驱逐舰从纵队中驶出,向舰队外围驶去,构成一个圆形的警戒防御网。然后是航空母舰互相之间进行靠拢,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再在航空母舰外围形成防御圈。这一个步骤是最危险的,因为大吨位的战舰控制起来比较困难,舰与舰之间必须保留一定的空间,两舰之间距离太近容易发生碰撞事故,距离得太远又会减低防空掩护时的效果。改变特混舰队队列比开炮攻击、飞机升降,还更能体现出一支舰队的整体协调能力。
眼看着特混舰队的环形防御圈即将顺利完成,蒙特的面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仅仅花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由50艘大小战舰组成的舰队便完成了队形转换,这充分说明特混舰队训练有素。环形防御一但形成,就算遇到敌人的偷袭也不会束手无策。
“警报!七点钟方向发现来历不明的潜艇,方位xx,xx,xx。”就在特混舰队环形防御圈就快完成的时候,从巡洋舰上起飞的侦察机,发回了紧急报告,战斗警号声迅速在特混舰队的各艘战舰上拉响。
“来得好,这次来了就别想再回去了。”就知道在大西洋时没能把那艘发现自己舰队的u型潜艇干掉,一定会惹来麻烦。对方如果想向自己的舰队攻击,穿越直布罗陀海峡后是对方唯一的机会。潜艇虽少,但威胁却是极大。瓜岛战役中,美国的“萨拉托加”号和“黄蜂”号航空母舰便是被日本的潜艇击伤和击沉的。德国的u型潜艇比日本的潜艇要先进,其采取的“狼群”战术更加把潜艇的威力发挥到极限。幸好蒙特早有准备,不然现在就不会如此有信心了。
蒙特没有估计到,这次来袭击他们的不是普通的“狼群”潜艇,而是德国元帅邓尼茨手下赫赫有名的代号“法国太子”的潜艇群,这是一个由11艘新式u型潜艇组成的“狼群”在这个月,德国已经蒙受了被盟军击沉36艘u型潜艇的巨大损失,但相对来说德军击沉盟军的船舶吨位却大幅下降,面对这样的损失邓尼茨无法向希特勒交代。当邓尼茨接到发现美国航空母舰编队的报告后,立即指示不惜一切代价击沉美国航空母舰,要是能把美国航空母舰送进海底,在希特勒面前就好说话了。
“命令驱逐舰第一小队向敌潜艇方位全速靠近,投掷深水炸弹,逼使对方浮上海面。”蒙特双手一搓下达了命令。美国新一代的战舰上,已经全面安装了舰载雷达,担任护航反潜任务的驱逐舰还安装了高频无线电测向仪。而一种经过改进后的波长为10厘米的先进反潜雷达更是被安装到舰载轰炸机上,这种雷达能在茫茫大海里找到罐头盒子大小的金属物体,潜望镜就更不在话下了。这就是盟军在大西洋反潜艇战中占了上风的原因,也是蒙特有持无恐的原因。
“命令第二第三航空母舰分队的鱼雷机中队轮流起飞升空,担任反潜艇警戒和攻击任务。”为了方便指挥,蒙特把埃塞克斯级的两艘航空母舰编为第一航母分队,独立级的航空母舰每两艘编为一个分队。在四艘独立级航空母舰上,早已挂了反潜炸弹的鱼雷机,接到命令后立即起飞升空,执行反潜任务。第二航母分队率先起飞二十架tbf“复仇者”式鱼雷轰炸机,按照反潜预案将在受到潜艇威胁时,由第二第三航母分队轮流起飞战机,保持空中反潜打击力量。
还没等驱逐舰第一小队的三艘驱逐舰到达侦察机报告的海域方位,被发现的德军u型潜艇已经迅速转舵逃走,驱逐舰扑了个空。
蒙特当然不会就这么幼稚地认为德国的“狼群”会如此轻易地放过他的特混舰队,既然对方明知道自己是战舰编队,还第二次前来探查,必定不会放过进攻的机会。
“加快完成环形密集防御队列,继续保持反潜战斗警戒。”蒙特坐在旗舰“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的舰桥指挥室里,手指轻轻地在指挥桌上敲打着,眼睛盯着挂在指挥室船舱壁上的地中海海图仔细观看着。
这时特混舰队的作战参谋们已经在弗朗西斯的带领下,紧张地讨论和分析着即将可能发生的战斗及应对方法,标图参谋开始尽职责在海图上标出代表己方舰队及敌方舰队的标记。
潜艇与水面战舰之间的战斗是最复杂的,也是舰队指挥官最不希望碰到的。因其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指挥官不容易分析判断,小小的失误便有可能导致重大的损失。看来自己指挥的特混舰队,第一场战斗便要面对这个意料之外的挑战。能不能挫败德国u型潜艇的围攻,让舰队平安到达阿尔及尔,自己真需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疏忽不得。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