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师长一声令下。一枚巨大的“钻地导弹”直接投入到沙坑里面。这时候已经是周边附近到处是空无一人了。这种巨大的钻地导弹。一旦进入了目标区。那就会开始,自动按照“生命寻的”所谓生命寻的。就是进行生命体征寻找导航。只要发现生命群体信息超过比率20%。它就可以自动启动引爆。
如果,信息采集一直不足10%。可能这枚导弹一直都不会去启动引爆。这就是后来时代,地球人类发明的最可怕的一种导弹导引系统“生命群体信息导引系统”。可以说这是具有100%成功的导弹。
但是,地洞里面的阿帕奇虫类。并不知道这种导弹具有这样的导引功能。它能够按照自己预先设定航程,也就是说他一共几种导引模式。首先是生命群体信息。其次是自适应航程导引测定。俗称叫“自定义巡航”。
这个模式,它首先会对目标区发射一道激光或者雷达测距声波定位。仅仅在不到3秒内,内可以测定地下5公里直线深度。2公里曲线多角度深度。然后他会根据前期生命采集信息系统。
进行结合性分析。自此断定出。你的地洞内最大的群体聚集地。就在这附近或者正好目标上。坠落。然后跟着生命群体信息采集。判断。引爆炸弹的战斗部。可以造成最大的杀伤概率。
但是,阿帕奇虫类是天生好奇的虫族虫类。所以他们一见到这样的稀奇古怪的家伙,不但不惧怕。反而会围上来。举重观摩?结果不自然就启动了导弹战斗部的生命信息采集系统。
跟着引爆战斗部。所以,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整个地面都在颤抖。这么一来张师长知道,地下找到了虫子的老巢。这一次巨大爆炸之前,导弹导引传输系统,最后一次给作战系统传输回来。
一条标准反馈。地下有至少不少于25%的生命体聚集。这可以说明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阿帕奇虫类的老巢。由于阿帕奇虫类一般都是身体巨大,而且特别活跃。所以他们造成的信息量远比小动物要打很多
因此,信息判断的波长强度要满足一定生命波长强度。而这个是人类早已做好的大数据模型,输入到导弹计算机数据路里面。这样它可以将各类生命体征根据不同波长体现。而列举出来。
再根据大数据路里面的“数据模型”进行闪断对比。就能得到该生命体征的最大可参考范围参数。例如人类参数如果为1.那么个体小于人类的50%动物群体。其参考数据可能就是0.5。而向阿帕奇虫类按照人类制模标准。
它们比人类平均要大1.55倍。这样算起来。只要超过人类数据1.55至1.80上线的这个数据那么系统就判定这就是阿帕奇虫类。因此,这样一来大批的阿帕奇虫类。就是要被炸死的/
于是,结果就是按照人类早已设定好的计划开始的。导弹战斗部是一种新型地球类聚能型星际炸弹。自重250公斤。爆炸效果超过地球10万吨级核当量。
这么一枚战斗部内,还有大概分为4亿片的碎片杀伤弹。这些看似微小的碎片杀伤器。每一片上都含有微纳米技术合成的一种超微型生化病毒。这种病毒会很快侵蚀到阿帕奇虫类身体。
只需要短短几秒钟,就能立刻阻断它们的中枢神经传到元的能力。这样几秒钟后呢,大批没有被炸死的阿帕奇虫类。都会立刻失去战斗力,甚至活动能力。再过24小时内。
病毒会在阿帕奇虫类身上发散。阔开。己而开始感染大批群体。就形成了所谓人类制造的“阿帕奇虫瘟疫”。这种瘟疫在人类与阿帕奇虫类争夺银河系北端的出口点之战中。
接连杀了将近10亿只阿帕奇虫类。其中还包括800只王虫。也就是脑虫。这种脑虫与星际虫族脑虫是截然不同的。这些脑虫专门吃人脑子。而且通过吃人脑子进化自己的思维思考。
然后在建立自己的控制与指挥阿帕奇虫类的模式,一般一个千万的阿帕奇虫类群体,拥有1只脑虫。所以,脑虫实际上是阿帕奇虫类的大脑神经。他们是一群集体模式的生物。
因此,某个群落一旦失去了脑虫控制,指挥。就成了真的一群无脑虫子。他们不知道该如何群起反击人类?所以,人类尽最大可能去杀伤那些脑虫。不但如此,这些脑虫还能不断繁殖阿帕奇虫类。
在这样的局面下。强大的阿帕奇虫类所以会屡屡败在人类的进攻之下。也就是这个秘密了。
因为,这一次的强大爆炸。所以整个沙地在地面上高高隆起一个巨大的沙包。跟着一股巨浪然后慢慢的却又凹陷下去了。最后打到了平复。这样沙地终于平静下来。但是,其他沙地边缘慢慢开始不断地往上滚动一些小小的沙包
而这些小小的沙包主要是一些分散开的阿帕奇虫类的小群体。这些小群体都在拼命的到处寻求可以脱离险境的出路。可是,导弹造成的巨大的爆炸威力,发起的起浪风暴。正在整个沙地地下。
不断地传递。所以,大批的没有在第一次爆炸中阵亡的阿帕奇虫类。虽然分散开。但是,还是无法逃过这些巨大的爆炸起浪的攻击。这些气浪其自身温度出奇的高。
内核温度可以达到1500度。而外沿的最高温度也在300度。面对这样的剧烈温度。漫说是阿帕奇虫类。就算是金刚也要倍融化掉的。所以虽然小群体分散开可以躲避巨大爆炸。
但是,确无法躲开造成的巨大热浪。这些热浪一股股就把阿帕奇虫类几乎烧成了碎末。这也是这追踪导弹的二次杀伤效果。之所以人类不再怎么使用核武器效果。是因为核武器本身对人类也有杀伤作用。
而这样的热杀办法。是不会伤到人类的。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