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生活
几千年的应试教育、论资排辈的职务升迁、种种要不得的规矩,哪一样不是“轨道”?“轨道”无处不在。当整个社会强调有序,定时定点有余,鼓励冒险、创新不足时,就成了一趟慢得让人动气的“小火车”

说起来,轨道运输还真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尽管如今交通方便了,可有时我既不想坐飞机又不想走高速——旅程就那么三四百公里,坐飞机既奢侈又笨拙,遇到航班误点,更让人心烦无奈。走高速快,可如今高速上“杀手”太多,超载的,醉酒的,边开车边睡觉的,揣一张“奶卡”就上路横冲直撞的,真正是“危机四伏”何况飞机让旅行的期待严重缩水,趣味索然,坐班车则旅程徒然变质,热烈的盼望变成提心吊胆。如果时间不太紧我倒宁愿坐火车,虽车身摇晃车声震耳,到底平安多了,还能将期待付与窗外缓缓掠过的山水风景,不时就有些惊喜和抚慰——那就是轨道生活的好处。

上世纪80年代我在城郊上班,常坐火车。那段路骑单车得个把钟头,一路烟尘废气,遇到下雨刮风就更惨,不小心就溅一身泥。公交车虽也有,有时却一等等个死也不见车来。坐小火车倒最安全定时,早晚一趟风雨无阻。小轨火车建于上世纪初,轨距小,车厢也小,沿车身长边一溜硬板凳,乘客相向而坐,互成风景。不到10公里路,那车要走半个钟头,慢得揪心,却误点也不算迟到——车都误点了,人能怎么办呢?迟到也气壮如牛。如今早没人坐小火车了,嫌慢,简陋。铁路挣不了钱,干脆停开。我倒常想起那列小火车:事物一旦落后于社会生活行进的速度,就成了怀旧的对象,小火车就是那样一个对象:破旧的车厢,沉重的撞击声,面面相觑的乘客,无精打采的眼神,热热闹闹的交谈骂街尽管一一都显着那个时代的滞缓落魄,但那种热烘烘的记忆,至今想起来仍让我有点儿激动。

轨道是工业时代的象征。轨道生活如今不惟是日常必须,也与艺术,新闻较上了劲。央视经济频道的频道广告就是一列火车。凤凰台的早间新闻索性叫“新闻早班车”稍晚还有“午间特快”电影也不甘吞弱,周渔的火车整个故事都车声隆隆;王家卫更搞怪,干脆把旅馆的2046号房变成一列驶往记忆的虚拟火车;几米画笔下的地铁魅力四射,竟生长浪漫的爱情有人断言,那些关于城市宏伟场景或敏锐细节的电影、广告、mv、漫画、小说,都有心无意地以轨道作为背景和佐证,暗示自己与城市息息相关,以换取你的认同。有部中篇小说叫黑暗的火车,题目吓人,但好多人喜欢——那里面也有鬼鬼祟祟的爱情。

现实的轨道生活却吊诡得很,没那么罗曼蒂克,最好或最坏的东西都在“轨道”上。作为预设的道路,轨道以其精确准时串联起城市生活,让我们不因它的日益庞大而脱节掉轨。但一旦列车晚点,就会发现我们对它的过分依赖毫无道理。以前我就那样:有急事要提前离开单位,等小火车来还早,就着急了:干吗要依赖一条冰凉冰凉的轨进呢?骑单车多好,想走就走。有时真庆幸如今不用再受轨道约束了,但我们真远离了“轨道生活”吗?未必。有些轨道肉眼是看不见的,倒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轨道上挤。轨道生活总有固定的行走线路,行进时间和上下地点,既标志到达也暗,示着受限,给我们的永远是按部就班的日子,稍想出格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就成了“越轨”几千年的应试教育,论资排辈的职务升迁,种种要不得的规矩,哪一样不是“轨道”?“轨道”无处不在。当整个社会强调有序,定时定点有余,鼓励冒险、创新不足时,就成了一趟慢得让人动气的“小火车”这时或许你就该大胆“越轨”不按常理行事,说不定反倒“成功”轨道生活的好或不好还真说不清。我对它是既爱又恨,心情复杂——幸好人生轨道是自己选定的,真要只顺着预设的轨道到这个世界走上一遭,还有什么劲呢? 几千年的应试教育、论资排辈的职务升迁、种种要不得的规矩,哪一样不是“轨道”?“轨道”无处不在。当整个社会强调有序,定时定点有余,鼓励冒险、创新不足时,就成了一趟慢得让人动气的“小火车”

说起来,轨道运输还真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尽管如今交通方便了,可有时我既不想坐飞机又不想走高速——旅程就那么三四百公里,坐飞机既奢侈又笨拙,遇到航班误点,更让人心烦无奈。走高速快,可如今高速上“杀手”太多,超载的,醉酒的,边开车边睡觉的,揣一张“奶卡”就上路横冲直撞的,真正是“危机四伏”何况飞机让旅行的期待严重缩水,趣味索然,坐班车则旅程徒然变质,热烈的盼望变成提心吊胆。如果时间不太紧我倒宁愿坐火车,虽车身摇晃车声震耳,到底平安多了,还能将期待付与窗外缓缓掠过的山水风景,不时就有些惊喜和抚慰——那就是轨道生活的好处。

上世纪80年代我在城郊上班,常坐火车。那段路骑单车得个把钟头,一路烟尘废气,遇到下雨刮风就更惨,不小心就溅一身泥。公交车虽也有,有时却一等等个死也不见车来。坐小火车倒最安全定时,早晚一趟风雨无阻。小轨火车建于上世纪初,轨距小,车厢也小,沿车身长边一溜硬板凳,乘客相向而坐,互成风景。不到10公里路,那车要走半个钟头,慢得揪心,却误点也不算迟到——车都误点了,人能怎么办呢?迟到也气壮如牛。如今早没人坐小火车了,嫌慢,简陋。铁路挣不了钱,干脆停开。我倒常想起那列小火车:事物一旦落后于社会生活行进的速度,就成了怀旧的对象,小火车就是那样一个对象:破旧的车厢,沉重的撞击声,面面相觑的乘客,无精打采的眼神,热热闹闹的交谈骂街尽管一一都显着那个时代的滞缓落魄,但那种热烘烘的记忆,至今想起来仍让我有点儿激动。

轨道是工业时代的象征。轨道生活如今不惟是日常必须,也与艺术,新闻较上了劲。央视经济频道的频道广告就是一列火车。凤凰台的早间新闻索性叫“新闻早班车”稍晚还有“午间特快”电影也不甘吞弱,周渔的火车整个故事都车声隆隆;王家卫更搞怪,干脆把旅馆的2046号房变成一列驶往记忆的虚拟火车;几米画笔下的地铁魅力四射,竟生长浪漫的爱情有人断言,那些关于城市宏伟场景或敏锐细节的电影、广告、mv、漫画、小说,都有心无意地以轨道作为背景和佐证,暗示自己与城市息息相关,以换取你的认同。有部中篇小说叫黑暗的火车,题目吓人,但好多人喜欢——那里面也有鬼鬼祟祟的爱情。

现实的轨道生活却吊诡得很,没那么罗曼蒂克,最好或最坏的东西都在“轨道”上。作为预设的道路,轨道以其精确准时串联起城市生活,让我们不因它的日益庞大而脱节掉轨。但一旦列车晚点,就会发现我们对它的过分依赖毫无道理。以前我就那样:有急事要提前离开单位,等小火车来还早,就着急了:干吗要依赖一条冰凉冰凉的轨进呢?骑单车多好,想走就走。有时真庆幸如今不用再受轨道约束了,但我们真远离了“轨道生活”吗?未必。有些轨道肉眼是看不见的,倒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轨道上挤。轨道生活总有固定的行走线路,行进时间和上下地点,既标志到达也暗,示着受限,给我们的永远是按部就班的日子,稍想出格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就成了“越轨”几千年的应试教育,论资排辈的职务升迁,种种要不得的规矩,哪一样不是“轨道”?“轨道”无处不在。当整个社会强调有序,定时定点有余,鼓励冒险、创新不足时,就成了一趟慢得让人动气的“小火车”这时或许你就该大胆“越轨”不按常理行事,说不定反倒“成功”轨道生活的好或不好还真说不清。我对它是既爱又恨,心情复杂——幸好人生轨道是自己选定的,真要只顺着预设的轨道到这个世界走上一遭,还有什么劲呢?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