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二之灾
后汉-邓骘传:“拜为大将军,时遭元二之灾,人士饥荒,死者相望,盗贼群起,四夷侵畔。”章杯注云:“元二即元元也,古书字当再读者,即于上字之下为小二字,言此学当两度言之。后人不晓,遂读为元二,或同之阳九,或附之百六,良由不悟,致斯乖舛。今岐州石鼓铭,凡重言者皆为“二”字,明验也。”汉碑有杨孟文石门颂云:“中遭元二,西夷虐残。”孔耽碑云:“遭元二轗轲,人民相食。”赵明诚金石跋云:“若读为元元,不成文理,疑当时自有此语,汉注未必然也。”按王充论衡-恢国篇云:“今上嗣位,元二之间,嘉德布流。三年,零陵生芝草。四年,甘露降五县。五年,芝复生。六年,黄龙见。”盖章帝时事。考之本纪,所书建初三年以后诸瑞皆同,则知所谓元二者,谓建初元年、二年也。既称嘉德布流以致祥瑞,其为非灾眚之语,益可决疑。安帝永初元年、二年,先零,滇羌寇叛,郡国地震、大水。邓骘以二年十一月拜大将军,则知所谓元二年,谓永初元年、二年也。凡汉碑重文不皆用小二字,岂有范史一部唯独一处如此!予兄丞相作隶释,论之甚详。予修国史日,撰钦宗纪赞,用靖康元二之祸,实本于此。

<b>译文</b>

后汉书- 邓鹭传 说:“邓鹭被任命为大将军,当时正好遭逢元二之灾,饥荒严重,饿死的人触目可见,在这种形势下,盗贼蜂起,四方的少数民族也乘机反叛、入侵。”章怀太子注释说:“元二即元元,在古书中某字应重复时,就在第一个字下写一个小小的‘二’字,表明这个字应读两遍。后人不懂,于是读作元二,有人解释为阳九,有人附会为百六,实际上都是因为不懂才导致这样的错误。现在岐州的 石鼓铭 上,凡是重复的地方都写一个“二”字,便是明证。”汉碑 杨孟文石门颂 说:“中遭元二,西夷虐残。” 孔耽碑 说:“遭逢元二轗轲,人民相食。”赵明诚的 金石跋 说:“如果读作元元,文理不通,怀疑当时的确有元二的说法, 后汉书 的注释未必正确。”按:王充的 论衡-恢国篇 说:“当今的皇上继位后,元二之间,恩德遍布四方。三年,零陵长出了灵芝草。四年,甘露降于五县之地。五年,又发现了灵芝。六年,黄龙现形。”这是汉章帝时期的事情。查考章帝本纪 ,可以看出,本纪中所纪的从建初三年以后各年的祥瑞,与王充所记的完全相同,显而易见,所谓的元二,乃是指建初元年和二年。既然说恩德遍布四方,则元二不是指灾祸,也就一目了然,无庸置疑了。汉安帝永初元年、二年,先零、滇羌叛乱,全国许多地方发生地震、大水。邓鹭于二年十一月拜大将军,可见所谓的元二,乃是指永初元年、二年,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汉碑中重复字都用小“二”字,难道只有范晔的 后汉书 一书中如此,而且唯独一处?我的哥哥宰相洪遵曾著 隶释 ,对这个问题论述得非常详尽。我编纂国史的时候,撰 钦宗纪赞 ,其中有“靖康元二之祸”一句,其根据就在于此。 后汉-邓骘传:“拜为大将军,时遭元二之灾,人士饥荒,死者相望,盗贼群起,四夷侵畔。”章杯注云:“元二即元元也,古书字当再读者,即于上字之下为小二字,言此学当两度言之。后人不晓,遂读为元二,或同之阳九,或附之百六,良由不悟,致斯乖舛。今岐州石鼓铭,凡重言者皆为“二”字,明验也。”汉碑有杨孟文石门颂云:“中遭元二,西夷虐残。”孔耽碑云:“遭元二轗轲,人民相食。”赵明诚金石跋云:“若读为元元,不成文理,疑当时自有此语,汉注未必然也。”按王充论衡-恢国篇云:“今上嗣位,元二之间,嘉德布流。三年,零陵生芝草。四年,甘露降五县。五年,芝复生。六年,黄龙见。”盖章帝时事。考之本纪,所书建初三年以后诸瑞皆同,则知所谓元二者,谓建初元年、二年也。既称嘉德布流以致祥瑞,其为非灾眚之语,益可决疑。安帝永初元年、二年,先零,滇羌寇叛,郡国地震、大水。邓骘以二年十一月拜大将军,则知所谓元二年,谓永初元年、二年也。凡汉碑重文不皆用小二字,岂有范史一部唯独一处如此!予兄丞相作隶释,论之甚详。予修国史日,撰钦宗纪赞,用靖康元二之祸,实本于此。

<b>译文</b>

后汉书- 邓鹭传 说:“邓鹭被任命为大将军,当时正好遭逢元二之灾,饥荒严重,饿死的人触目可见,在这种形势下,盗贼蜂起,四方的少数民族也乘机反叛、入侵。”章怀太子注释说:“元二即元元,在古书中某字应重复时,就在第一个字下写一个小小的‘二’字,表明这个字应读两遍。后人不懂,于是读作元二,有人解释为阳九,有人附会为百六,实际上都是因为不懂才导致这样的错误。现在岐州的 石鼓铭 上,凡是重复的地方都写一个“二”字,便是明证。”汉碑 杨孟文石门颂 说:“中遭元二,西夷虐残。” 孔耽碑 说:“遭逢元二轗轲,人民相食。”赵明诚的 金石跋 说:“如果读作元元,文理不通,怀疑当时的确有元二的说法, 后汉书 的注释未必正确。”按:王充的 论衡-恢国篇 说:“当今的皇上继位后,元二之间,恩德遍布四方。三年,零陵长出了灵芝草。四年,甘露降于五县之地。五年,又发现了灵芝。六年,黄龙现形。”这是汉章帝时期的事情。查考章帝本纪 ,可以看出,本纪中所纪的从建初三年以后各年的祥瑞,与王充所记的完全相同,显而易见,所谓的元二,乃是指建初元年和二年。既然说恩德遍布四方,则元二不是指灾祸,也就一目了然,无庸置疑了。汉安帝永初元年、二年,先零、滇羌叛乱,全国许多地方发生地震、大水。邓鹭于二年十一月拜大将军,可见所谓的元二,乃是指永初元年、二年,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汉碑中重复字都用小“二”字,难道只有范晔的 后汉书 一书中如此,而且唯独一处?我的哥哥宰相洪遵曾著 隶释 ,对这个问题论述得非常详尽。我编纂国史的时候,撰 钦宗纪赞 ,其中有“靖康元二之祸”一句,其根据就在于此。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